圆明园86处可见遗存将“美容”

  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本周末,圆明园遗址公园标志性景观“大水法”等西洋楼遗址区即将完成栈道铺设,率先实现对遗址及石构建的保护。

  圆明园管理处近日启动对86处地上可见遗存的普查整修,通过绿化清理、抢险保护等方式让这些文物“醒过来”。

  部分文物遗存埋没于杂草丛中

  圆明园现管辖面积5280亩,相当于故宫和颐和园的总和,已实现对社会开放。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仍有些文物遗存埋没于杂草丛中。

  因此圆明园管理处于近日启动了对地上可见遗存的普查整修工作,对公园地上86处可见遗存完成了统计造册。其中包括大水法、万方安和、杏花春馆、上下天光等建筑遗址56处;文渊阁、紫碧山房、廓然大公、桃花洞、狮子林等叠石遗址21处;舍卫城城墙、海晏堂等夯土遗址9处。同时,对1860年未被烧毁的正觉寺内的古树进行树龄检测,证实有27棵古树见证了当年的浩劫。

  该负责人介绍,现在计划通过绿化清理、抢险保护、立项修复等方式,将这些可见遗存清理出来,并配以更为详尽的牌示、沙盘等,让沉睡上百年的文物“醒过来”。

  请文物专家“把关”绿化清理

  圆明园遗址上自然生长了很多杂树杂草,园方将对部分地上遗存展开绿化清理,去掉多余的杂草和树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涉及文物,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也会遇到难题,如遗址上的树木到底该不该清、如何清。公园特别邀请文物专家来“把关”绿化清理。

  据介绍,“大水法”栈道竣工之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公园将对万方安和、紫碧山房、廓然大公等遗址进行保护性清理修整。

  此外,按照《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公园现已摸清了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这“圆明三园”内所有山形水系的布局,为全面恢复山形水系提供了基础依据。下一步,圆明园还计划成立档案馆,为其山形水系设置档案。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原始档案很少,计划派人员到故宫、国博等处,收集所有关于圆明园的记载,便于今后研究使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