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岁月——牧野绘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2016年4月8日下午2点,“丹青岁月—牧野绘画作品个人展”在北京艺融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画家牧野近期创作的人物、北京民俗风情、线描作品百余幅。4月9日下午2点特邀画家牧野主讲了以“老北京风俗民情”为主题的文化讲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肖东升,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肖和,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副主席张兆旗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右六为画家牧野,右二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右三为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肖东升,左三为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副主席张兆旗,左四为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肖和)
2016年4月8日下午2点,“丹青岁月—牧野绘画作品个人展”在北京艺融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画家牧野近期创作的人物、北京民俗风情、线描作品百余幅。4月9日下午2点特邀画家牧野主讲了以“老北京风俗民情”为主题的文化讲座。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肖东升,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秘书长肖和,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副主席张兆旗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表示“牧野所有的画都是在向传统致敬,尊重传统,尊重艺术。我对牧野先生向传统致敬的做法表示我的敬意。”

中国记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肖东升表示,“我认识牧野先生有些年头了,我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非常了不起!芸芸画家中能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家并不多,牧野是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家,他的北京民俗画堪称一绝!”

自古天才出少年,1947年出生于北京的牧野,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非凡的绘画天赋。幼时在里巷之中信手涂鸦,被恰巧路过的大师叶浅予撞见并惊为天才。先后师从叶浅予、中央美术学院毕建勋教授。从艺60余载,成就了现今极具个人风格的水墨人物画特点。

老北京众生相·北京人的“精气神儿”

牧野自幼生活在皇城根下,耳濡目染京腔、京韵、京骂;青裤、长袍、马褂;豆汁、卤煮、烤鸭的京城民生市井文化,他笔下的人物画是皇城根儿下熏染出来的老北京的魂。北京的胡同、城墙、门楼、戏园子都曾留下牧野这个胡同串子的艺术足迹。北京城大大小小1000余条胡同,牧野写生的足迹已经沿着深深的胡同巷子纵横至千里,写生画稿林林总总数以万计,习作多达2000余幅!

牧野的人物画不复制、不模仿、不造作,以写实的手法展现老北京人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和变迁。他笔下的北京笔笔真实,墨墨真意。不完全拘泥于表面形似,而是追求整体神韵,充分发挥水墨特点,调和出独属于北京的气象万千,让北京的元气儿活了起来!
积淀的原生态·三千年北京城郭文化

牧野的作品是用“笔墨”和“纸张”承载着的老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画里画外弥漫着的是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沧桑巨变。画里老北京的礼尚往来,老艺人们的拿手绝活儿,老街坊的家长里短儿,四合院里讲不完的故事……折射出的是老北京逐渐在消失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牧野对故土家园痴情的爱恋。画中跳跃的是北京的人文血脉,涌动的是北京人的精力、北京人的气概,飞扬的是北京人的神采。

随着牧野的画作,探寻牧野的心路历程,仿若钻进北京那些蜿蜒的胡同。深入他画中的老北京,嗅着浓郁的豆汁儿、和甜美的糖葫芦……在拉洋片、老八怪、耍中幡儿的人群里感受老北京的风情万种……

三千年北京城郭文化积淀的原生态是什么模样?皇城根儿,老北京的魂儿,胡同串子小门墩儿;东富西贵四合院,住的全是有钱人儿;北海后海什刹海,皇城四周是大宅门儿;东四西四大牌楼,南城北头儿有前三门儿;四九城门全拆了,唯存车站后边老城堆儿;会馆围着琉璃厂,天地日月各有位儿;南北东西笔直的道儿,拉洋车的改三轮儿;永定门里有电车,向北直达到前门儿;前门楼东火车站,上车都是东北人儿;要看玩艺儿去天桥,撂地的全是能耐人儿;耍杂技、唱曲艺,老八怪有赛活驴儿;拉洋片的大金牙,单口鼻祖朱绍文儿;撂跤、中幡、唱皮影,大狗熊的双簧逗死人儿;数来宝名家曹麻子,练杠子的能扯顺风旗儿;油锤灌顶硬气功,车技顶碗变金鱼儿;吹拉弹唱艺人多,新凤霞成大名人儿;撂地卖艺得吃苦,熬出大师侯宝林儿;肚子饿了您奔北走,让您吃的美滋滋儿……

书画爱好者观摩展览
甘为草民,为民写真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力度沧桑之后,浮华的迷惘终究被北京城原生的活力所同化。牧野画的是北京的过去和历史,老北京独有的风情给予这位天资超群的艺术家以无限灵感,他把这一切都视为福祉,用炭笔在纸上勾,用毛笔在纸上描,抒写胸中真实的北京人。
几十年身背画夹走街串巷的艰辛磨练,牧野的画以平常的小人物、小动作、小情节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大转型,以及不同阶层在转型之中的急剧变革和重组。他的画,画出了北京的一整个时代。
作为大都会的北京,瞬息万变,但不变的是北京精神。而作为艺术家的牧野,始终秉持的是甘为草民,为民写真的真诚心语,以及将笔墨往还于大爱之中的赤子情怀!

责任编辑:小蓝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