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组织吁打捞中国矿工遗骨沉船文物引争议
据新西兰天维网援引Nzherlad消息,新西兰一个拍摄装有499名中国淘金矿工遗体沉船纪录片的组织表示,新西兰需要抢救出沉船中的一些文物以避免一段新西兰的历史永久遗失。
1902年10月,新西兰华人慈善互助组织昌盛堂(Cheong Sing Tong)租用了英国蒸汽货轮“文特诺”号(SS Ventnor),要把499具华人遗骨运回他们的中国故乡安葬。这些死者中的大多数是老年华人淘金者,他们生前一贫如洗,无力支付返乡费用。
“文特诺”号于1902年10月26日从惠灵顿港起航驶往香港,27日在New Plymouth附近的Taranaki海域触礁受损。鉴于惠灵顿没有合适的干船坞可供修船,船长决定“文特诺”号继续行驶,改道前往奥克兰。在驶向奥克兰港途中,由于海水从破损处涌入过快,排水泵不足以应付,“文特诺”号渐渐失去了控制。28日晚上9点左右,“文特诺”号在距Hokianga港10英里的Omapere海岸附近沉没。
在这次海难中,“文特诺”号上40位水手和乘员中有27人获救,13人不幸遇难。遇难者中除了船长还有9位老年华人,他们是昌盛堂以免费赠送返乡船票的方式雇来在途中看护遗骨和棺木的。
2012年,居住在奥克兰的Hokianga人John Albert领导的Ventnor Project Group在140米深的水下发现了沉船的位置。然而,当这个组织从沉船中打捞上一些包括舷窗、船钟和盘子等物品时,新西兰中国联合会(New Zealand Chinese Association)以及一些矿工后代称该搜寻小组的举动让他们感到非常“愤怒”,他们认为,这搅乱了这些没入海底的先辈们原有的安宁。
华人社区已经成功申请了遗址保护令,避免沉船被再度发掘。在遗址保护令下,不能在沉船区域进行任何活动,以免破坏遗址。
不过,Albert先生则表示,对未来数代新西兰人而言,打捞沉船物品时间非常有限。由于捕鱼拖网的影响,船体已经被“撕成碎片”。他说:“如果我们不快点做些什么,这些东西就将永久消失。”他表示,如果本地部落、华人社区和其他方面同意,他的组织希望能够帮助抢救物品。他希望能够看到这些物品被展览。
本月初,Ventnor Project Group在沉船遗迹附近的深水潜水纪录片拍摄工作已经展开,他表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潜水。他们希望在水下拍摄10天,但水底状况糟糕,他们只能潜水1天,并且由于两个潜水头盔和装在上面的摄像机不慎在恶劣天气中掉落在海底,一部分影像也丢失了。
这个小组计划在沉船和海岸之间的海底搜索,看能否找到矿工遗骸。
当年,“文特诺”号沉没后,有33具华人棺木被冲上了Kawerua小镇附近的海滩。在这个小镇,今天仍然流传着关于那次海难的故事。当地的毛利人把尸骨和棺木拖上了岸,埋在一座山丘上。从那时起这座山丘就被叫做“华人山”,如今那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亚麻。不过,是否还有矿工的遗骸在海底目前并不清楚。
新西兰遗产保护部门可以批准沉船物品抢救但需要首先咨询包括矿工后代在内的各方。在该海域,拖网捕鱼是不允许的,遗产保护部门表示可以在该地区设置专属区域,但他们需要沉船地址的卫星定位坐标,目前,只有Ventnor Project Group拥有该坐标。
Ventnor Project Group最新一次造访沉船遗迹导致了人们的投诉,Far North警方表示,该组织拍摄纪录片是允许的。该投诉已经被转交到遗产保护部门。由于沉船位于遥远海域的水下,警方很难调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