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重量级珍宝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1月28日,由罗马尼亚文化部、中国国家文物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协办的“罗马尼亚珍宝”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展览围绕罗马尼亚文明的诞生、罗马尼亚民族诞生的序曲、东西方交汇处的罗马尼亚文明三大主题展开。以罗马尼亚历史沿革为顺序,遴选共计445件(套)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有石器、陶瓷器、金银器、铜器、玻璃器、木器、壁画、书稿及纺织物等。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示罗马尼亚主要历史时期,即从史前时期到近代早期(18世纪末)丰富多彩、瑰丽夺目的重要文化遗产。

  罗马尼亚文明的诞生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到铁器时代早期(从公元前3500年至前650年),以各时代日常生活所用的丰富的石器、青铜礼器、铁制兵器等,建构罗马尼亚文明诞生的历程。内容丰富,视野宏阔。

  罗马尼亚民族诞生的序曲

  以考古发掘的大量具有盖塔—达契亚人文明特征的文物勾勒出他们在罗马征服前(公元前650至公元106年)的历史演变与文明进程;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达契亚与罗马文明的融合,即达契亚人的罗马化进程。达契亚人生活方式,建筑、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等逐渐趋向罗马化,达契亚人语言逐渐拉丁化。这些都为罗马尼亚民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公元106年至公元600年)。

  东西方交汇处的罗马尼亚文明

  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公元第10至18世纪)),罗马尼亚先后遭受匈牙利、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帝国以及沙皇俄国的扩张入侵,形成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此一时期,罗马尼亚文明深受东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无论是宗教用品,还是世俗生活器物,都受到晚期拜占庭文化、西欧文化、中欧文化、奥斯曼文化和东方神秘主义文化的影响。最终为现代罗马尼亚文明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谈起“罗马尼亚珍宝”展的缘起,中、罗两国博物馆间的交流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为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与文化交流,受当时罗马尼亚政府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在罗马尼亚展出。这是中国首个赴罗马尼亚展出的文物展,也是两国博物馆之间的首次合作。展览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1985年,中国又在罗马尼亚推出“中国宋元明清瓷器”展。中国瓷器精湛的工艺、绚烂的釉彩和精美的纹饰,无不让罗马尼亚观众为之倾倒。21世纪以来,中罗两国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为更好地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2013年11月,中罗两国政府在布加勒斯特签署了《罗马尼亚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2013—2016文化项目合作》协议。该协议成为两国全面开展文化交流的基础。文化交流,博物馆先行。2014年4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国内数家博物馆联合在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推出“华夏瑰宝展”文物大展。古拙华美的商周青铜器、闻名遐迩的秦兵马俑以及精美绝伦的明清宫廷珍宝,再次引起了巨大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此展览引起中国观众兴趣的地方在于,新石器时代的罗马尼亚彩陶,无论是器形抑或是装饰图案都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未发现两种文化直接交流的证据下,如何理解两种物质文明艺术风格的相似性,这也将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从史前文明到近代早期文化,从喀尔巴阡山脉、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蒂萨平原到摩尔多瓦平原。横贯古今,纵横东西。时间跨度长,地理跨度广。此次展览是一个多门类的综合性文物大展,也是罗马尼亚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亚洲的一次盛大巡礼。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至2016年5月8日闭幕。此后将移至四川博物馆继续展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