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一村民挖出唐代古井 出土小执壶等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村民家中挖出的唐代古井

 

  近日,沧州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村民张呈和在自家菜地里挖出的一口井被鉴定为唐代古井,同时还出土唐代小执壶、扑满(存钱罐)、拴马石等文物。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表示,这口唐代古井对于旧城古城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

 

  张呈和家位于旧城村南头,位于古城基北大约50米左右的位置。据张呈和介绍,这口古井是2015年夏天他和儿子在院子里翻土种菜时挖出来的。“刚翻土时那里有些松动,感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就继续挖,结果挖出了一块50厘米的灰色方石,在方石的位置显露出了古代的青砖,接着露出了井的模样,大概又挖了两三米,挖出一些器物和方石,但还没有挖到井底。”父子二人担心井会塌,便就此作罢。此后,张呈和因忙于其他事情,就把此事暂时放到了一边。

 

  近日,张呈和想弄清楚这口井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便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赶到张呈和家中进行考察,据张宝刚介绍,根据井的形制和井壁用砖,可以断定这口古井为唐代所建,同时挖出的器物为唐代小执壶、扑满(存钱罐)、拴马石。

 

  旧城村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县治北迁至大留里,即今旧城镇旧城村,属浮阳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杨坚改高城县为盐山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迁县治于东隅(香鱼书院,今盐山中学)。旧城村仅作为县治所就有820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旧城村一带常有古遗迹被发现,古井在旧城村也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旧城村早有“七十二口井”之说,作为生活必需设施,众多年代不同的古井遗迹,佐证了旧城厚重的历史。

 

  这次发现的“唐代古井”是在旧城村已发现的“乾隆古井”的基础上井文化的又一次延伸,究竟是唐代什么时期所建,还有待于专家们的进一步考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