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明年启动建设西汉大墓遗址公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汉大墓发掘的金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金城遗址汉代瓦片

 

  22日,南昌西汉大墓考古现场又传来惊人消息:之前发现的“金板”,疑为“金册”,“以往汉代墓葬从未发现过金册”。另外,考古人员还在内棺盖板发现荒帷痕迹。

 

  发现


  发现纺织品痕迹

 

  22日,考古人员继续对主棺周围的淤泥进行清理,发现主棺柩的内棺盖版上有荒帷的痕迹。“目前完整的大件的纺织品还是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存在荒帷的痕迹,贴在棺盖板上,非常紧,而且破损比较厉害,所以,整体提取复原的可能性非常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

 

  据了解,荒帷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主体为丝织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锦类织物。“荒帷在汉代是比较多见的,但这一次(发现)的荒帷上的图案排列有序,而且是在比较薄的纺织品上用朱砂染的线绣的一朵一朵的汉式花穗的花纹。”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成员、国内知名丝织品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介绍,由于荒帷保存情况不够好,无法进行现场提取,专家们可能会在未来两天内将荒帷放入实验室进行室内提取。

 

  “等到内棺盖打开后,按照现在主棺的保存状况来看,应该还会有一些纺织品保存下来,尸身上应该也会有纺织品。我对这个期待很大。”王亚蓉说,过去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多是女性的服饰纺织品,这一次发掘的是男性的墓葬,应该能够得到一批汉代贵族的男士高级纺织品。

 

  “金板”疑为“金册”

 

  还记得本报之前报道的在西汉大墓内发现了一块“金板”吗?2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介绍,在汉代诸侯王墓里,没有发现过埋葬金板的情况,南昌西汉大墓是第一例。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汉代皇帝祭祀祖先要献黄金,凡是有封地的王侯都要上交金板,朝廷专门有人审查金板的重量和成色,如果有某项不合格,就会被削减封地。因此,信立祥推测,这些金板可能是进贡剩下的。“可能是还没进贡的金板被放在墓穴里。”他说,如果金板上没有文字和纹饰,说明是个人储藏的;如果有,那就能提供很多信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而白云翔介绍,金板有文字、图像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现场发现了3块“金板”,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厚约5毫米。有专家分析,这可能是罕见的“金册”。“金册在古时用于册封礼仪,但是在这里出现的原因还不确定,以往汉代墓葬从未发现过金册。而且金册的记载,在清朝比较多,早期封建王朝比较少见。”专家表示,金册应该能证明墓主身份,因为上面有册封的记录与个人情况。

 

  第一次发现棺床

 

  考古人员在发掘时,还发现了在内棺下设有棺床,轮子和滚轴均是木质结构。专家介绍,这样的棺床在汉代考古中是第一次发现。“我们推断这个活动的棺床是起灵时推进棺柩用的。”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介绍,棺床并不常见,只有在大型墓葬中才会出现,由此也可见南昌西汉大墓墓主的身份很不一般。

 

  进展

 

  明年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公园

 

  据了解,对于海昏侯的国都紫金城,专家已启动对城墙的勘探。专家们在勘探中发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现象。“紫金城城墙的设置等级很高,而且很讲究。城墙呈环绕状,有两道城墙。我们推测,在当时一般人可能就在第一道城墙外面活动,进不了核心区域。”

 

  徐长青介绍,已对海昏侯国都遗址做了10年的考古规划。“现在看到的海昏侯国都遗址仅仅是个墓园,我们下一步是要对其他的墓园展开工作,对其他墓园的时代序列进行排序以及分析其他墓园的结构情况、特点等。”徐长青说,明年将启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