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塘古镇遗存被嵌入公园 文物保护创新举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镇遗存成为祝塘镇世纪公园一景。

 

  位于江阴祝塘镇镇中心的世纪公园,新辟了一处景点,50多件宋代至民国的各时期文物,被一一镶嵌在墙体和地面上,供人们永久观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物置于此地并由当地村民集体守护,这在文物保护举措上是一种创新。

 

  从磨盘到门墩,从牌坊石柱到井栏井台,从无字碑材到石枋残件……这些出现在世纪公园里的文物,被统一称为古镇遗存。昨天,祝塘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于洪良对记者说,这批文物总计50多件,反映着祝塘历史文化的沿袭。

 

  说起这批古镇遗存的由来,当地退休老师李中林也是一知情人。镇上不少老屋拆迁时,他注意到那些年岁久远的磨盘被弃,经专业人士一鉴定,其中不少还是清代就在使用的。从2007年开始,他就和于洪良等人就在祝塘大街小巷收集这类老物件,从中发现具有文物价值的古镇遗存。为了让镇上清代古桥河湘桥能在后人记忆里留存,当地文史工作者还特意让河露底,找回建桥所用大石头。这些40厘米见方的大石头,上刻有文字,多年前危桥改造时被丢弃在河床中。

 

  这批古镇遗存中,有一个磨盘比较珍贵,它上爿刻有一对如意,这种装饰很少见,而一般的磨盘只雕琢有细密可咬合的齿纹。另有一对清代蹲式石狮,公狮脚踩绣球,母狮胸部挂响铃,都是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它们的出现说明清代祝塘地区将并不原产于中国的狮视为吉祥之物,置于庙宇、祠堂、牌坊等建筑门口两侧以壮其威是很常见的民俗。

 

  为了保护好祝塘镇的这些古镇遗存,现场安装了3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无死角看护这些曾散落民间的文物。该镇宣传委员颜虎说,这些文物主要从农家征集而来、或者从田间地头被找回,现在固定在公园内的墙壁和地面上,由当地村民集体守护,这为文物保护走出了一种新的形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