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的文物“急救室”

  在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建有一栋活动板房,这里就是文物“急救室”——现场文物保护实验室。在这里,显微镜、各式容器、保护剂等工具依次摆放,一些破损的青铜器被裹上棉纸,漆木器被纱布层层“包扎”。据青铜器保护专家杨小玲介绍,文物“急救室”的作用是,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考古信息,并使大量脆弱、易损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保护,为后续实验室保护赢得时间。12月16日,记者走进考古现场的文物“急救室”,探秘考古人员如何保护文物原真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中清理出来的所有物质都必须装袋,防止有细小的残片丢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一件破损文物都须在专家的精心护理下才能恢复原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残片需要小锉刀、竹片、钳子等许多工具反复确认才能定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测算出每件文物的所有信息才可以动手修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