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晒皇帝家底 民众排队7小时参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19日,工作人员带领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进入故宫。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19日,工作人员在故宫午门外对等待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进行疏导。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们参观宋代米芾的《三札卷》。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们在参观“石渠宝笈特展”。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台媒称,北京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史无前例地展出诸多镇馆之宝,包括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东晋王珣的《伯远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等二百多件书画精品,件件都是国宝,吸引大批人潮,平均要排队七小时以上,才能进馆一睹国宝风采。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9月22日报道,被大陆民众称为“晒皇帝家底”的《石渠宝笈特展》,近日在北京故宫开幕。此次特展共分典藏篇和编纂篇,诸多国宝级展品皆列于武英殿的典藏篇,展出的书画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史上首见。

 

  其中,最受民众追捧、也是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北京故宫副研究馆员田艺珉表示,《清明上河图》受民众追捧,主要是该画作名气大、人人都看得懂、内容丰富精彩。

 

  北京故宫书画专家表示,原作的左右两端因年代久远,有所损伤,文献中记载的远处山景等部分已不见;原件与后世临摹品最大不同的是,原作的桥梁是木桥,而非临摹品常见的石桥。

 

  据了解,北京故宫上次展出《清明上河图》,是十年前的80周年院庆,下回展出可能要等到2020年故宫建成600周年。

 

  除了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此次特展还有: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宋摹本)、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东晋王珣的《伯远帖》等书画精品。

 

  东晋王珣的《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曾被乾隆皇帝集齐,并将贮藏这三件书法瑰宝的屋室,命名为“三希堂”。目前,《快雪时晴帖》由台北故宫收藏,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而《中秋帖》和《伯远帖》由北京故宫收藏。

 

  由于《中秋帖》的状况不佳,已不适合展出,此次北京故宫仅展出《伯远帖》。据称,乾隆收藏的《快雪时晴帖》其实是唐摹本,而《中秋帖》也是宋代米芾的临本,《伯远帖》是真迹,也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

 

  其他国宝级精品有: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及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苕溪诗》等,都是传世名作。

 

  《石渠宝笈》是集清宫书画收藏之精华编撰而成的一部大型书画着录,成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由31位大臣编纂的皇家书画汇编历时70年。收录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书画作品达12000余种,是历时和艺术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