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不爱逛博物馆?
2015-08-12 09:59:43 作者:韩晓波 来源:每日新报 已浏览次
国人不爱逛博物馆,因素很多,主要还是语言问题。国人在学外语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但似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到了这种真正该用的时候,反而懒得用了。
欧洲各个大小城市,真是有着数不清的大小博物馆。比如,就在最近,仅是我认真参观过的,在德国重镇莱比锡,就有“音乐的大海”巴赫的博物馆,和大文豪歌德的纪念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有现代文学大师卡夫卡博物馆;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仅有音乐博物馆,还有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博物馆……看见了而没进去的,以及我不知道的,还有许多许多。
但是很可惜,我只在莱比锡巴赫博物馆遇到一拨儿香港大爷大妈,他们属于一个宗教团体,主要是奔着与巴赫博物馆对门的圣托马斯教堂来的。还有在维也纳音乐博物馆,遇到两个自称是“找错了地方”的南方某省大妈,她们要去的是维也纳金色大厅(其实那个大厅只是音乐之友协会办公楼里的一间而已,而且人家那座办公楼平时也不对外开门)。长得跟我们差不多的倒是见了不少,主要是日本人和韩国人,其中很多是青年。国人在哪呢?特别是年轻的国人在哪呢?据说都在各个大小商场里疯狂购物。我因为没有去购物,所以不敢判断此说之真伪,但在那些一般性的旅游景点,比如什么湖什么堡之类的地方,却是见到了一批又一批操着各省口音的国人同胞。
国人为何不爱逛博物馆?除去超强购物欲的干扰,还有什么原因呢?粗略估计至少有如下两条:
首先,还是个兴趣问题,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提前做不做功课的问题,这个可以认为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其实,要想玩文化深度游,最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做好功课。你游玩的快乐程度,完全和你做功课所下的功夫成正比。比如,在布拉格著名的旅游景点查理大桥,游人密集到摩肩接踵的地步,其中也不乏大量的中国人。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座大桥的桥膀子下边,很醒目的大字写着“卡夫卡博物馆”,旁边就是露天饭馆和酒吧。卡夫卡啊,这可是多少文学青年心中的偶像,他就是那个写出了《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小说杰作的人,是那个留下了“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这样的精妙格言警句的人,这个人,曾经整宿整宿地在查理大桥上盘桓逡巡,如果你事先了解这些,同样是游览查理大桥,你难道不会比别人多出许多的乐趣吗?
其次,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问题。逛博物馆,就得看那些文物和图片上的说明文字,德文、法文、捷克文、意大利文,国人懂的很少,包括我在内。不过,除了卢浮宫这种高度为法文而骄傲的地方之外,大部分旁边都附有英文,这个懂的人就多了,但仍然不是我们的母语,语言障碍仍然存在。国人在学外语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但似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到了这种真正该用的时候,反而懒得用了。其实也有办法解决,那就是租用中文的语音解说器。这东西现在欧洲各个博物馆越来越时兴。而且,像莱比锡巴赫博物馆,过去是没有的,现在也有了,而且这件事和我本人有一定关系。那是在两年前,我随一个艺术管理工作小组第一次来这家博物馆访问时,该馆的大小领导在巴赫曾经的工作室里接待我们,以示隆重。其间谈到,这里过去只有日本人来,我们是第一批中国客人,我们当即表示不久就会有大量的中国人来到这里,希望他们增加中文的解说手段。两年过去,再来,人家已经把完美的中文解说器弄出来了,可是我们去的人还是不多。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