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的讨价还价

  在南京,有200多年历史的清朝老宅“牛市64号”刚遭到台风暴雨的夹击,紧接着,又要忍受一场口水仗的洗礼。

  这座可用“破败”来形容的老宅,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房顶漏了一块儿,地板的木头已被雨水泡烂。斑驳的外墙上,“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块标志牌显得尤为尴尬。

  同样尴尬的是老宅的处境。

  “既然是南京的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不对它保护修缮呢?”有住户提出质疑。

  “根据相关法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其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南京文物保护部门的一名负责人回应说,老宅归私人所有,“适当补助”并不代表文物保护部门全权承担,可“让他们修,说没钱,去谈征收,他们又借着文物为自己要钱”。

  究竟你修我修,一涉及钱财,便谈不拢。讨价还价的拉锯中,雕花的朱漆黯淡了,卵石拼花的庭院被苔藓侵蚀了,老宅在争执的口水里日渐腐朽。

  难道这座老宅终究逃不脱倾颓垮塌的命运?同样作为文物存在的古建筑,却得以在日本、中国台湾焕发生机。这两个地方的做法是,鼓励居民自我修缮,而后可将修缮过的房屋出租经营,获得回报。

  对比之下,不禁让人感慨,腐朽僵化的,不仅仅是这座百年的老宅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