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申遗剩最后一关2017年代表国家角逐世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鼓浪屿

 
  厦门鼓浪屿向申遗又迈进了一大步。昨日,厦门鼓浪屿管委会称,国家文物局昨日正式发函表示,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查及评估,鼓浪屿将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中的一员。

  2008年启动申遗

  2012年获申遗的“正式身份”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来到鼓浪屿,为岛上迷人的“万国建筑”深深吸引,主动提出鼓浪屿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鼓浪屿最终没有迈出申报世遗的脚步。直到2008年11月,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鼓浪屿的基础建设、日常工作一时间都围绕着申遗展开。2009年,相关人员开始进行申遗文本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4月底至6月期间,鼓浪屿迎来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团的检查和评估,并顺利通过此次“大考”,同年8月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鼓浪屿名列其中。也是在这时,鼓浪屿获得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正式身份”,身为申遗预备队的“种子选手”,一场申遗“马拉松”也正式展开。

  同一时间,随着鼓浪屿知名度的逐渐提升,蜂拥而至的游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意叫价的“野导”(无证导游)、四处摆摊的小商小贩、不断增多的无证家庭旅馆、没有保护好的历史建筑等等问题都困扰着鼓浪屿。曾有相关人士透露,这些因素也成为了鼓浪屿申遗之路的“绊脚石”。后来,鼓浪屿的各项整治工作也陆续展开,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去年的“票改”了。外地游客由原来的鹭江道轮渡码头,改从东渡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乘船前往鼓浪屿,票价也从8元提高到30元至50元,曾经“人山人海”的鼓浪屿变得清静了。

  文化学者称申遗“有了眉目”

  今后还要挖出鼓浪屿底蕴

  昨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函告称,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是一个好消息,七八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鼓浪屿申遗终于有了眉目,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青睐。”厦门市文化局原局长、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高兴地说,“鼓浪屿申遗是为了提高旅游档次,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彭一万说,鼓浪屿申遗遇到了很多困难,国内、国外日益增多的申遗项目让竞争变得十分激烈。作为一个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万人的小岛,鼓浪屿有自己的优势,它是一个近现代中西多元文化荟萃的微型城区,虽然地方小,但却是“五脏俱全”,是一个完整的城区,加上音乐、美术方面的沉淀,融合鼓浪屿上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让这个小岛充满魅力。

  另一方面,鼓浪屿也有自己的劣势。彭一万说,仅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就是它的劣势之一,国家文物局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鼓浪屿在今后更应该“挖根”,让更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挖出鼓浪屿的底蕴。同时,彭一万还说,如果申遗成功,人才引进也是很重要的事,怎样管理、保护、运营都是鼓浪屿未来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对于去年鼓浪屿“票改”问题,彭一万说,适当地“票改”也是需要的,通过价格杠杆控制人流量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不然鼓浪屿真就要被踩“扁”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