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发现国内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人圈”遗址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博工作者在宁城县存金沟乡老局子村宫家店村民组发现了一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期间建设的“人圈”遗址——宫家店集家并村遗址,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价值最高的一处“人圈”遗址。

  这次发现的“人圈”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长240米,目前三面墙和当时一些院落的遗址还完整的保存着。在这个遗址的四角有四座炮楼,前面两个炮楼已经自然损毁,后面两个炮楼保存基本完整,墙上有排列不整的炮眼,把人们一下子拉回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松柏介绍说,它起码有三层炮眼,就是说当时驻有一些军队、警察还有屯子里边的一些地方武装在这把守这个土围子,不被八路军进攻和破坏。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骞国安介绍说,把周围几个村十几个村的老百姓都集中到这里修成围墙,其它地方不准去,把房屋都给拆掉烧掉,有些地方都化为无住禁作地带,如果老百姓进去,日军可以直接开枪射杀。

  “人圈”是日本侵略者为了实施集家并村政策建设的,集家并村,断绝抗日武装和老百姓的联系,强行把很多自然村子的人集中到一个村子里居住。这种集聚而居的村子被称为“部落”,老百姓因为憎恨它都管它叫“人圈”。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骞国安介绍说,日军把附近的人各家各户名单拿来以后,把名单写在一个木橛子上,往地里一砸,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得上这儿来住,有钱的可以盖个马架房,没钱的就搭个破席棚子茅草棚子,总之你也得在这儿住,有的一开始来了,有些猪鸡狗也得带来,人畜杂住在一起环境相当差。那时候感冒了,病疫流行,病饿交加,所以,各个部落每天都有人死亡。

  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松柏解释说,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一个集家部落,当时建的规模非常大,而且保存的非常好,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还不单纯是关老百姓的一个地方,当时在这一带的一个警察派出所以及伐木局和一些伪满的统治机构也建在这个围子里面,围子建的非常大,里面规划布局完整。它在建筑上,要比别的集家并户的土围子规格要高,建筑的质量也好,这也是这个遗址能够保护下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宁城地区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不但有承平宁联合县党政军机构,还有主力部队三区队在这里广泛开展抗日活动,也正是因为抗日活动频繁,日伪在这里推行了集家并村。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骞国安介绍说,宁城地区集家并村是从1942年春开始,宁城这块共有集家部落153处,其中已经修起围墙像这样的部落是75处,另外这78处有修到一半没修完,日本就投降了,抗日战争结束,有的还没开始修,只是把人集中起来了。

  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松柏说,这处遗址是目前我们国内发现的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价值也最高的一个人圈遗址。所以我们建议文物部门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在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遗址的发现定名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日军侵华暴行史还有以八路军为主导的抗日力量在这一带在山区斗争的一个真实的历史写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