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物回流首现绿色通道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昨日正式宣布建设“全国首个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该交易市场将于今年11月底正式以交易会的形式启动运行。口岸交易市场的成立将有望改善今后文物流通不畅的状况。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的文物流落在海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归国无门。

  此次成立的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是基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境内关外、免证、保税的政策优势,通过保税展售、交易会、拍卖会和文物出入境科学检测、鉴定服务等多元模式,面向国际文物经营机构、携带中国境外文物的归国人员,搭建海外回流文物展览展示及交易平台,为其提供文物鉴定保护、保税存储、交易交割等交易服务。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王昱东表示,“回流文物的市场很火热,拍卖市场中60%以上都是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成立的意义在于依托文物口岸,打造公开、合法的进货渠道,做到文物一级交易市场,这在国内是没有的”。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经济系主任徐晨认为,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行业回流文物价格回归理性。“回流文物一直在被国内艺术市场热炒,但很多拍卖行在收集回流文物时,要求送拍人在国内接货,这就造成很多艺术品在没有保险、估值等风险的情况下被带到国内。这就导致入境环节存在有违法环节,而且通过这种渠道入境的文物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流文物,这些无法追溯、评估的艺术品入境后也造成国内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混乱。”

  王昱东也表示,由于口岸第一步主要面向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在回流文物价格方面会有所控制。同时,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也会提供第三方的科学评估,力求在文物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做到无缝对接。

  目前,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自2014年8月基地开园以来,可满足文物存储的艺术品精品保税库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未来将有近2000平方米专业艺术品保税展陈交易中心,而且,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首批价值800万元的检测修复设备已经到位。

  同时,基地已完成市场交易主体买卖双方的资源调查,吸引了丰富的买卖方资源,并形成了“一站式”服务配套体系,具备为交易市场提供鉴证鉴定、报关报检、仓储物流、贸易代理、保险担保、交割结算等全流程专业服务的能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