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守旧与创新
“30年前学手艺,就像捧到铁饭碗,”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苏美颜14日在文博会现场称:“30年后,年青人都不愿学这门手艺。”
57岁的苏美颜小心翼翼地在微雕上抹色料:“不少徒弟学了不久就转行做其他职业,”她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这门陶塑微雕已有30多年了,目前该技艺也面临“后续无人”的尴尬局面。
石湾微雕是佛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之一,资料呈示其技艺最早兴于唐宋。
与其观点相同,记者当天在文博会上采访到惠州市惠阳某藤木家具厂生产部经理曾运中,他说,现在就业、创业选择多,年轻人怕吃苦,藤编企业很难招到愿学藤编的年青人。
当天,珠海展区的“装泥鱼”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表示,为保护起源于当地的集手工编织、捕鱼技术于一身的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斗门区政府将大角头水闸至连湾闸海滩一带划为泥鱼生态保护区,还安排‘装泥鱼’非遗传承人每周到乾务小学去授课,从娃娃抓起做好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中山市红博城董事长林孟礼分享了自己保护非遗的想法,该司创新“多维整合”运作模式,去年以来吸引了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杨长槐、潮州意溪木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等入驻。林孟礼的目标是与广绣、陶艺、端砚等非遗项目“抱团发展”,“以一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一城推进产业文化升级、以一城带动红木产业真正红起来。”
珠海亮森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则提供另一种保护非遗项目的样本,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夏忠勇介绍,墨彩技艺始见于清朝康熙中期,多用于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
为了将该技艺更好传承,夏忠勇、梁德华师徒与亮森森董事长李建成合作,开发出带墨彩描金图案的陶瓷望远镜,14日当天还与一家香港贸易公司签订了1.5亿元人民币的外销合同。
藏传黑陶工艺流传于青海囊谦,已有4000多年历史,白玛群加当天跟记者聊起经验时说:“我现在带了120个徒弟,最小的十六七岁。”
白玛群加原是美术教师,他在23岁时向老艺人扎旺学习手艺,如今已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囊谦藏黑陶传承人。
为了将该门手艺传承下去,白玛群加教孤儿和乡村残疾儿童学习该技艺:“他们都非常热爱这门手艺。”
白玛群加向记者表示:“将囊谦藏黑陶工艺流传下去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修行。”
责任编辑:圆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