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动漫遇见博物馆

      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其中“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的条款,无疑是给博物馆的文创注入了活力。

 

  与此同时,这一条款对于走入发展瓶颈期的中国动漫业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利好”。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动漫元素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产业特点的不同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动漫与博物馆的融合仍不充分。

 

  当动漫遇见文物,当历史碰撞时尚,将会创造怎样的产业奇迹?动漫业和博物馆业融合面临哪些困难?如何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日前,在光明日报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动漫创意——让文物活起来”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想碰撞和深入研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萌萌哒的动态《雍正行乐图》


      动漫“邂逅”博物馆将会擦出不小的“火花”

 

  案例:今年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发起制作的26集动画片将在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播出,这部动画片利用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的形象设计出动漫人物“汪小涵”。汪小涵做时空博物卡时,不小心回到了2100年前的汉代长沙国……动画片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相关文物和历史知识,让文物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走近观众。

 

  湖南省博物馆的探索并非个案。织机,是中国古代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械,但它的工作过程,尤其是提花程序,即便是现场演示也很难看明白。据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他们尝试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将整个过程分解开来。现场播放效果不错。在我国很多博物馆,动漫和创意元素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所说:“与动漫的结合使很多博物馆变得会讲故事了”。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现场演示了一个他们制作的介绍苏州文化的3D影片。尽管只是片断,但已不难看出,动漫元素的大量使用,让原本厚重深沉的文化和历史变得新鲜活泼起来。龚良认为,要让文物活起来,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文物,不要让它再在库房里沉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寻找出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公众更好地认知文物”。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南京博物院才十分重视把动漫理念和技术引入博物馆,“它其实就是文物展览里寻找相互关系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龚良说。

 

  中南卡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良对“动漫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的理解,让人眼前一亮。他认为,这种促进首先体现在动漫可以让文物“动”起来,进而让文物和观众从“单方的传播关系”转到“互动体验”上来,通过增强虚拟现实的内容,让文物和博物馆展览增添更多的体验参与元素。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介绍,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是动漫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早期的中国动画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同时,动漫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博物馆的发展:动漫博物馆正在成为博物馆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动漫作品和元素在陈列展览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以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他认为:“动漫和文化遗产资源,两者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责任编辑:圆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