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處文物遭湮沒 百年通州土橋被埋地下
北京通州土橋,被埋藏在一座現代化的社區中多年。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這座京城東側的古橋外,還有不少文物也都因各種原因,“隱姓埋名”在各處不被關注的場所。專家建議,應完善文保的保護問責、質詢機制,採取合理的方式對文物進行保護。
現在的土橋 攝影/崔毅飛
2002年時的土橋 攝影/梁欣立
北京通州土橋,被埋藏在一座現代化的社區中多年。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這座京城東側的古橋外,還有不少文物也都因各種原因,“隱姓埋名”在各處不被關注的場所。專家建議,應完善文保的保護問責、質詢機制,採取合理的方式對文物進行保護。
現場
土橋僅剩橋欄杆露出地面
在通州區張家灣鎮的土橋村的一個社區中,一座兩米多長的石質鎮水獸靜靜地“躺”在鋪滿地磚的7號樓和8號樓之間。小區的住戶表示,這個鎮水獸的西北側,就是曾經通州人俗稱的“土橋”。而現在土橋所在的位置,也已經是一片地磚,僅有兩段橋欄杆凸出地面10厘米左右。
資料顯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有一座廣利橋,就是俗稱的通州土橋,1802年以后,由於北運河改道,土橋漸廢。土橋下的河道遺址於1998年被填塞,橋洞、記事碑被掩埋,鎮水獸也被放到了地面上。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梁欣立表示,13年前他探訪土橋時,這座橋還未被徹底掩埋。張家灣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今年年初已將土橋的保護工作列入計劃,將在土橋及鎮水獸四周修建護欄,立碑明示。
延展
多處文物遭湮沒 無人管理
作為通州的一處地名,“土橋”已經是市民熟知的地點,然而這座象征著此處地名的文物,卻被埋入地下不見天日。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其實,還有不少文物也都和土橋一樣,淪落到或遭掩埋、或已無人管理的尷尬局面。
今年3月中旬,《法制晚報》報道稱,海澱區的肖家河古橋埋在地下三十多年,專家也正在遞交文物認定申請,希望這座地標性的文物能夠被保護起來。目前,相關文物研究人士已向海澱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提交申請,希望對這座古橋進行認定和保護。
同樣,位於四季青鎮小屯村的海澱區最后一座侵華日軍飛機窩被夷為平地。這座飛機窩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海澱區文化委員會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經查拆除文物的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已對其處罰了50萬元。
說法
專家建議設置文保質詢機制
“現在對於國家級大的文物保護得很好,但對於類似土橋這樣的小文物保護力度不夠。”京史地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梁欣立說,“文物保護的主導應該是政府部門,而現在對於這些相對等級低的文物文保部門還是應該加強責任意識。”
梁欣立建議,應該完善對文物保護失責的問責機制,暢通民眾對文物保護漏洞缺失的監督機制。文保部門也應該在利益權衡上有所考量,綜合文物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來對所有的文物開展保護工作。
“現在我們還缺乏一套完善的質詢機制,文物如何處置都是政府部門來決定的,應該在處置上公開。建立一套完善的聽証、質詢機制,是就地保護還是遷走或者採取其他方式的保護措施,應該以公開的形式接納公眾的共同建議,最后再作出合理的決定。”梁欣立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