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二战文物回流,海外华人在行动(图)
日本投降实况8毫米无声胶片
近日,美籍华人鲁照宁将120件珍贵的二战文物带回了故乡南京,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东门纪念馆)。这也是他10年来第8次向国内捐赠二战文物。120件文物中包括了记录日本投降实况的无声胶片、丝质二战作战地图、中央社档案保存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照片、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邮戳的红色邮票……至此,他个人累计捐出的日军侵华文物多达500多件,而这样的华人远不只他一个。
形式各异,殊途同归
随着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提升以及面对部分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断挑衅,以鲁照宁为代表的爱国侨胞越来越意识到,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帮助海外民间二战文物回流中国。他们用实际行动做了大量的努力,并且持续了很多年。
海外华人帮助文物回流最主要的方式有私人捐赠、竞拍所得、劝捐、民间收集等。文物的种类涵盖了报纸、杂志、传单、手札等。
大多数华人捐赠者是以个人的形式:曾参战的美军华人医官曹棣华先生2011年底将自己留存的照片捐给了广东华侨博物馆。也有华人自发形成组织的。去年,旅美华人作家招思虹捐出了她和她的读者团队一起在美国和欧洲各地搜集的报纸期刊,其中包括刊登过《开罗宣言》的《麻省春田联合日报》。此外,还有法国的戴高乐基金会这样的国外组织,也曾为史料的寻访和收集工作提供了资源和便利。
为了真实的历史
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二战文物留存海外。文物史料的缺失或无法公开就意味着相关历史可能得不到证实,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关于历史问题的发声有可能受到质疑。
2014年接受美籍华人收藏家陈灿培的捐赠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文物是历史的参与者,“具有不可争辩的说服力和不容置疑的真实性”。陈灿培向中国捐赠的大批从未公开过的珍贵文物填补了相当一部分馆藏史料空白,对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都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尽管在经济上、精力上都需要极大的付出,这些华人仍然常年不断地坚持帮助二战文物回流祖国。一方面,他们中有些人亲历过战争,比别人更清楚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爱国侨领方李邦琴女士曾对媒体说,她之所以捐出二战古董飞机,一是为了纪念她的哥哥—曾获得飞虎队奖章的抗战飞行员李邦训;二是希望中美两国能永远“一起为人类的和平奋斗”。
另一方面,这些华人的动力更是来自于祖(籍)国故土的感情。“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不仅捐赠了私人珍藏的文物,多年来还与丈夫战斗生活过的城市保持着亲密的联系。鲁照宁10年来的坚持就是为了告诉全世界,这段历史在他的家乡真真正正发生过。
流回来,也“传出去”
经年累月,华人送回祖(籍)国的文物经过国内各个博物馆的鉴定和整理,很多都已经对外展出。如今,华人似乎开始了进一步的反思:仅仅帮助文物回流还不够,还应该把真实的二战历史和中国的历史观传递出去。
了解所在国的语言方式和思维逻辑是海外华人的优势,在对外交流上,他们可以做得更多。去年,方李邦琴女士在旧金山启动筹建首座“海外抗战纪念馆”,希望用本土化的方式向世界传达中国真实的抗战历史和中美在二战期间的合作和友谊。
同时,国内也积极地对外发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侨联新闻发言人乔卫对外公布,侨联计划在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做二战史料的巡展,以中国的视角对世界讲述这场战争。
海内外还有许许多多华人,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尽个人之力为文物的回流做着不懈的努力。铭记历史的苦难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现在,正视历史才能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