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中华文化的根基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这是近日《福建日报》上刊登的文章《“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中节选的段落,言之切切,意之恳恳,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国家领导人高远深邃的文化战略理念。 

  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特色街区到民俗村落,从文物古迹到民间技艺,各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可以说,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 

  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推移,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受到人为与非人为因素的破坏,一点点失去本真的面目。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使得文化遗产日渐式微,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开发建设导致一些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玩文物热的兴起致使盗窃偷挖古遗址、古墓葬的行为屡禁不止。此外,不合理的利用以及错误的破旧立新造成重要文化遗产濒危、消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大浪淘沙后保留下来的文化积淀,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好文化遗产,事关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当下,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努力。笔者以为,民族复兴除了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命脉,正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崛起,确保民族文化薪火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中华文化的根基。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更好利用好、传承好,让中华文化熠熠生辉,绽放异彩。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