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历史新增7602件文物史料(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8日,参观者在发布会现场参观新征文物史料。 新华社发

 

  包括大量原始照片、档案和实物


      来自中美日英德等14个国家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8日宣布,耗时一年的海内外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南京大屠杀和日军侵华历史又增添了7602件各类文物史料。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纪念馆公布了7602件新征文物史料,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性暴行、毒气战等日本侵华罪行,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主题。

 

      此次文物主要来自纪念馆年初组织的7个国内征集小组和2个海外征集小组,另一部分来自民间收藏家张广胜、美籍华人鲁照宁、日本僧侣大东仁等人的捐赠。

 

      此次新增文物中,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方面征集到了大量原始照片、档案和实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来自西方第三方的实证,如1938年5月16日美国发行的《生活》杂志,其中刊载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图文记载,包括当时外国记者拍摄的原版新闻照片。有一张照片是1937年12月1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夕,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接受美国军方访问,侃侃而谈日军的侵华战略;另一张是1937年12月29日,日军强迫中国劳工向南京运送军用物资。

 

      二是来自加害方日本的新闻报道、明信片等实证。如日本僧人大东仁捐赠的1937至1944年间数本日本《朝日新闻》缩印版,包括很多关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及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原始新闻报道。还有发行于1938年的《中山门攻击》明信片。画面是日军攻占南京中山门的场景,背面是“狮子牌牙具发行”。日本商家用日军攻占南京的明信片做促销,深刻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獗;以及印着“南京入城式”的四恩会慰问日军手帕等文物史料。

 

      三是来自国内实证。如由南京民间收藏家捐赠的一件国际安全区相关人士所用袖标。袖标上绣有“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和“第五号周良臣”字样,并盖有“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校役”红色印章,这是国际安全区保护南京市民的实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这些材料具有不可争辩的说服力和不容置疑的真实性,是任何二手材料所不可替代的。此次新征集到的文物对深化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新公布的文物史料还包括大量反映日军其他侵华罪行的罪证,如纪念馆在云南征集到的“日军芥子气钢弹”,是毒气战罪行的直接证据;张广胜先生捐赠的东北慰安妇所使用的木碗等生活用品,是日军性暴力罪行的铁证。

 

      截至目前,纪念馆在世界范围内共征集各类藏品15.8万余件,其中文物达3.2万余件。

 

      国家档案局发布


      《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第二集《日本方面当时形成的材料》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国家档案局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的第二集《日本方面当时形成的材料》。

 

      《日本方面当时形成的材料》展示了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日本满铁南京特务班的三份报告书,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日本宪兵队《邮政检阅周报》、日本《大阪每日新闻》题为《南京总攻击观战记》的报道,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日本军人拍摄的暴行照片等材料。

 

      其中,日本军人拍摄的暴行照片由于“确系日寇施行暴行所自摄,而足以证实战犯罪行之铁证用”,成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大屠杀案的系列证据第一号。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