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黄海沉船:发掘物件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

央视截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报记者在日本拍摄的格林机关炮 摄/法制晚报记者吴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报记者在日本拍摄的格林机关炮 摄/法制晚报记者吴海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日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目前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专家分析称,“丹东一号”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或黄建勋所率的超勇舰。

 

  目前来看,已发掘的物件中,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

 

  三大“发现”指向致远舰

 

  对于为何判断为致远舰,首先是沉没地点。日本甲午海战后记录的致远舰沉没地点,与现考古发掘的地点一致;其次,考古队员在水下曾发现一块方形的舷窗,只有致远舰上有方形的舷窗;而最具说服力的是发现的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这也是致远舰独有的。

 

  这门格林机关炮已被打捞出水,标有重要出厂信息的铭牌被海生生物覆盖,后续进行清理辨认后,将提供关于战舰身份的重要线索。

 

  “丹东一号”体量在1600吨左右,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23米之间。战舰全部深埋在泥沙里,零星的铁甲边缘和船体构件微微凸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渔网。

 

  受损很严重 头到尾至少长50米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领队周春水说,根据目前判断,它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损伤很严重,这个损伤来自很多原因,可能当时就被炸弹炸了,或者说锅炉爆炸,以及近现代人们的捕鱼网,把碎片捞起来。

 

  “但我们仍幸运地找到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东西,一是找到一门炮,还有一些弹药,同时还包括舰体。我们经过搜索发现,从头到尾至少是50米,宽度是10米,长宽比已经至少达到5,这么修长的一个舰体、长宽比,它肯定是属于战舰之类的东西。”他还表示,不管它属于哪个舰,它的意义都很重大。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共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4条战舰沉没在交战区。专家分析,“丹东一号”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或黄建勋所率的超勇舰。

 

  专家答案已经有了基本是致远舰

 

  今天上午,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家文物局对这个认定会时间相对比较长,他们希望能在这艘船上发现“致远”两个字,这才是最稳妥的答案。而对于专家来说,答案已经有了。在船上发现的那门机关炮,就是格林炮,应该是国家一级文物了,里面信息很多,从这门炮基本已经确定是致远舰了。

 

  陈悦说,这次捞出来的格林炮,和在日本摆放展览的“致远舰”格林炮型号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判断这艘船是致远舰最重要的依据。两门炮唯一的区别在于,日本那门格林炮炮架是装在甲板上的,这次捞出来的炮架是装在桅杆上的桅盘里。

 

  陈悦说,接下来,打捞出来的格林炮会被进行处理,把表面覆盖的杂物给清除掉,这时炮的铭牌就会出现。等到炮的生产年份和编号出来之后,可能官方才最终确定为致远舰。至于意义,陈悦说:“致远舰在中国是海军军魂一样的船,而现在我们找到了,在将来还有可能将它部分或全部打捞起来,就感觉如同我们终于找到我们的烈士的遗骸一样,我们一定要把它好好收藏起来。”

 

  陈悦分析说:“这门炮极有可能是致远舰后桅盘里的那门机关炮,就是格林炮,超勇跟扬威舰都没有。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