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洽购,国宝回归新模式?(图)
2014-09-17 09:08:39 来源:天津日报 已浏览次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强盛,国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一次次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新闻事件,不断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也让相关机构和专家不断探索着海外流失文物追讨的途径和方式。今年6月,流落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皿方罍终于回到了国内,并与始终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盖合为一体。文物专家介绍,此次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洽购”的方式,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购回流失海外百年的国宝,不仅对于国内文物保护有着巨大的意义,更是为很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回归中国开辟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那么,皿方罍顺利归国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这种模式能否被推广?它背后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技术和法律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此次洽购事件的亲历者以及相关法律界、收藏界人士。
皿方罍,颠沛流离100年
皿方罍,全名皿天全方罍,为商代晚期铸造。罍,属于酒器中的用于盛酒器皿一种,皿方罍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该器于1922年被发现,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国外。2014年3月19日经多方沟通和协议,皿天全方罍于6月21日回归中国长沙。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皿天全方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据湖南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很多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中均提到过罍,比如在《诗经》的“诗·周南·卷耳”就写到“我姑酌彼金罍”。这里的“金罍”即是青铜罍。罍诞生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期,绝迹于战国时期。青铜罍在历史上流行时间较短,尤其是方罍更是十分稀少,皿方罍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那么,作为国宝的皿方罍为何会流落海外呢?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皿方罍在史上有很多的记载资料,皿方罍曾经被汉文帝的爱子梁孝王刘武所收藏,当时被认为价值连城,后来由于历史流转,皿方罍的下落就再也没有听到过,直到1922年,一场大雨将湖南省桃源县的一处山沟冲垮,埋在泥土中的皿方罍再次露出真容。当时,一位农民将皿方罍从泥土中挖出,有收藏者听到了这个消息,出高价欲购买,该农民拿着皿方罍的盖子去找村子里有学问的人鉴定,文物收藏者怕农民变了主意,于是扔下400银元,抱走了皿方罍的器身。自此,皿方罍开始的器身与器盖分离的岁月。
佳士得资料显示,早在1928年,这件方罍器身就被卖给国外的收藏者,而器盖始终留在国内。根据记载,此方罍曾辗转流传于包尔禄、姚叔来、卢芹斋等二十世纪早期知名古董商之手,最后被英国商人、收藏家巴尔购得。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从巴尔的手中购得皿方罍。1994年,新田栋一希望向中国捐建一座博物馆大楼,外加一个西周时期的器皿方盖,来换得皿方罍器盖,使得器身与器盖合一,考虑到皿方罍的重大文物价值,这个方案未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2001年,皿方罍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大厅内,上海博物馆和一些大型企业参加了拍卖,并希望将该文物购回国内,但由于参与卖家众多,最终皿方罍以924.6万美元的价格,被一位法国收藏家拍得,这一价格也创造了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最高价格。
2014年年初,佳士得拍卖行发布皿方罍拍卖公告,并向全球征寻买家,拍卖时间定位2014年3月20日。作为皿方罍器盖的收藏方,湖南省博物馆在知道这一消息后,决定采用“洽购”的方式,购回皿方罍,使得这一文物回归国内,身盖合一。湖南省博物馆于3月15日,向佳士得拍卖行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致函,希望能够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进行商购,如果可行,该馆将在第一时间先行付款300万美元,余款将在2个月内付清。
经过反复洽谈磋商,佳士得与藏家达成共识,并与湖南省博物馆签订了洽购合约,但具体的洽购价格双方约定将严格保密,至此流落海外百年的皿方罍终于迎来了回家的日子。
成功洽购,买卖双方、中介、政府支持缺一不可
6月21日,流落海外百年的皿方罍回到了国内,并被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馆。该馆举行了盛大的迎接国宝回归仪式。
始终参与洽购工作的收藏专家谭国斌认为,私人洽购,是指一种拍卖场外的艺术品销售方式。一般来说,买家可以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购买,而无须在场上公开竞价。私人洽购的目标就是将买家和卖家进行匹配,并清楚地知道他们彼此想要什么。这种情况下,拍卖行的职能就像是“中介”,一对一地帮助联系买卖双方并促成议价。
谭国斌是皿方罍即将拍卖的消息最早提供者。作为一名收藏家,他在2013年佳士得秋冬拍卖会场上得知皿方罍将于2014年春季拍卖的消息,随后,他联系上湖南省博物馆,希望由博物馆出面,让这一国宝回归国内。“洽购也是一种购买,需要大量的资金,博物馆是非盈利性的机构,不可能出此巨资来购买,所以我当时提出了由博物馆和爱心企业一起出资,让国宝早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谭国斌说。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