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修路轧断清代石碑 文物专家确认该碑属文物
6月14日,在宝鸡市高新区淡家村,地方志学者吴正茂查看被轧断的德教碑
近日,宝鸡市高新区八鱼镇淡家村村民反映,村子在修水泥路时,挖掘机不慎把原来垫在路边的一块“德教碑”轧断。据了解,该碑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立,距今已经131年,经宝鸡市文物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现场查看,确认该石碑属文物,石碑所在村组负责人也承诺尽快尽快找专业人士修复保护。
一米八高的碑断成3截
6月14日上午,在淡家村八组的一个巷道口,正在修的水泥路路基已进行部分处理,在路口一户人家的墙根下,被挖断的石碑一段躺在一堆土上,另两段散落在其他地方。经目测,该碑高约1.8米,宽0.7米,厚0.3米,为著名的富平碑石“墨玉”制成。
经淡家村八组一名王姓老人辨认,该碑是为其曾祖王建庚(号淡庵)所立,老人回忆该碑原来立在村子的魁星楼附近,但是后来在破四旧时,被送到村里的磨坊做了垫脚石用,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铺在了路边。
擦拭后,石碑上的字迹依稀可辨。碑阳内容为,“敕授修职郎同官(今铜川)训导,钦加六品衔署华州(今华县)学正淡庵王老夫子德教碑,光绪九年(1833年)岁次癸末梅月(四月)。”可见该碑是光绪九年为王淡庵先生立的德教碑。
碑主人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据相关史料记载,王建庚,清代宝鸡县八鱼里淡村堡(今高新区八鱼镇淡家村)人,字为义,号淡庵,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885年。其家世代以耕读传家,幼承庭训,七岁时家中即为其聘请老师授读,其生性聪慧,勤而好学,不久即名闻于乡。
对于德教碑主人,宝鸡市地方志研究学者吴正茂曾做过深入研究,据吴正茂介绍,清同治四年(1865年),适清廷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朝廷举行恩科,王建庚以第一高中省试贡科,不久任教职。先后任同官(今铜川市)儒学教谕;光绪七年(1881)任华州学正,在光绪年间的《华州志》中有明确记载。光绪八年(1882年)任西安府儒学训导,钦赐六品衔。
吴正茂说,王先生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康熙、乾隆五经,以及先生自己删汇的四书,为教授士子的标准教材。其训诲学生热情周到,能循循善诱,仁爱士子,融会贯通,传道授业解惑一丝不苟,深为学生尊敬。又精通书法,尤以欧、柳书体最长。人以得其字为难,先生则有求必应,不摆架子,人皆赞其人品。
村组承诺尽快修复保护
通过石碑背面文字记述,可以知道此碑竖立目的主要是为了彰表王建庚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功绩,由其盟弟、清光绪举人、吏部侯铨知县、文林郎王遇隆(今陈仓区虢镇人)领衔率其门生出类拔萃者,为其竖立德教碑。
经相关文物专家确认,该石碑应该属于文物,相关文物管理部门应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据宝鸡市文物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朱少华介绍,17日上午,两名工作人员与民警赶到淡家村八组进行调查,了解到石碑之前在村上一处水渠上铺垫,供村民行走,3年前因为施工车辆通过被轧坏,此次修路清理时不慎断裂,村组负责人承诺将尽快找专业人士修复保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