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镇保护引来亚太古镇高峰论坛落户

      核心提示

  如何保护和开发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成都开始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开发,提出系列保护要求和整治措施。打造的一个方针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协调发展”。

  大家都会聘请各路专家,对本地古镇的保护、发展以及旅游开发等作出全面而详细的规划。而由于各镇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传统上的差异,在规划和整治的具体内容上,又有所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对于众多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均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以及“修旧如故”的原则。同时,扩大保护范围,确定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三大区域。

  今年3月,金堂五凤古镇正式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行列,这也使得成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增加到6个(其余5个分别为洛带、平乐、黄龙溪、安仁、新场)。

  成都古镇的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前列,25个历史文化名镇就像璀璨的珠宝一样,分布在成都平原上。谈及今日天府古镇文化,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里面既有传承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历史久远的古蜀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有五方融合的移民文化、形态各异的建筑文化、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

  今年9月,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发起的“新型城镇化与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就将在安仁举行。届时,安仁古镇的保护将在论坛上作为经典案例来报告。“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专业委员会”也将同时在论坛期间宣告成立,并落户安仁。这显示出成都古镇的独特魅力以及在保护工作上的独到匠心,这也是外界对成都古镇的一大肯定。、

  成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点击1

  安仁古镇

  古镇保护高峰论坛

  安仁将成经典案例

  认识安仁

  在这个城镇面积3.2平方公里,仅半个西湖大小的小镇里,竟然至今完整地保存着27座公馆。这些公馆建筑群是川西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与西方巴洛克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被称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它集中反映了中国近百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是一批时代感强的历史文化空间遗存。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长周琴,最近给人递名片,不是一张小卡片,而是第642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上,有一行醒目的标题:《安仁古镇:蜀中公馆王国》。21页文字、30张图片,古镇的前世今生跃然纸上。“比任何一张名片都管用。”周琴去外地出差,习惯带上几本出去,逢友人便发。大家争相读,感觉“倍儿有面子”。

  这些公馆建筑群保留至今,是怎样继续保护并加以利用呢?

  据成都文旅集团相关人士介绍,2009年,文旅集团入驻安仁后,安仁确立以“文博立镇”的发展思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将文物保护与商业利用相结合、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优先保护,协调发展,持续经营的目的。

  本着“整体保护,系统展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打造世界级中国博物馆小镇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定位,采取积极保护、合理修复和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使安仁古镇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达到长远承续的目的。

  安仁制订了2010-2013年的近期保护目标和2014-2020年的远期保护目标,并明确了保护范围,对安仁镇镇域范围内57.29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总控,并划定160.87公顷的紫线范围进行重点控制,同时根据文物保护等级划定了面积约为28.35公顷的核心保护范围。

  如今看来,规划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护框架,明确各等级保护范围及其保护控制要求,强化对林盘、水系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一套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将历史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安仁的努力获得了一系列肯定。2005年9月,安仁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9月,被中国博物馆学会冠名为“中国博物馆小镇”。2011年5月14日,中国文物学会正式授牌安仁为“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