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各博物馆纷纷亮出“看家宝贝”
2014-05-19 10:3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一批新建博物馆开馆迎客。
文物普查:山西奇珍异宝悉数面世
记者胡健在太原报道:中国正在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大省山西在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对外通报称,目前该省已普查了近30万件(套)可移动文物。
从山西省普查情况来看,由于是首次开展全社会性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一些国有收藏单位多年未曾打开的文物库房、或从未进行清点的文物藏品都将在普查期间首见天日,其中不乏富有极高价值的稀珍藏品。
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另据透露,目前山西部分国有单位初步摸排统计的可移动文物近30万件(套)。
世界首个牦牛博物馆在拉萨开馆
记者贡桑拉姆 曾嘉在拉萨报道:堪称世界首个牦牛博物馆的西藏牦牛博物馆18日正式开馆,当地民众身着盛装参加开馆仪式。
西藏牦牛博物馆位于拉萨西南边的梧新区,是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的重点文化项目,建筑面积加室外展陈面积1万多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专程前来参加此间的开馆仪式。他说,牦牛和人类和谐相处至今,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牦牛博物馆的开馆填补了博物馆的一个空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馆内展品40%以上是由当地民众捐赠的藏品。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表示,博物馆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记录众多“上海第一”
记者邹瑞玥在上海报道:位于上海青浦的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18日正式开馆。
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遗址发现于1957年,地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距今约7000年左右,上海地区陆地抬升。约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崧泽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园。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介绍,崧泽文化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文化,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原住民的文化。
博物馆中展示了众多“上海第一”。“上海第一人”是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里发现的。这是一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据考古学家介绍,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是“老人”了。
馆内还展出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与一般博物馆不同,崧泽遗址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的。
世界保存最完整山西鳄化石标本面世
记者任丽娜在太原报道:历时8年筹建,山西地质博物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馆,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山西鳄化石标本作为镇馆之宝面世,业界称之为恐龙的“祖先”,且全球仅此一具。
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王润福称,山西山西鳄标本于2010年在黄河边三叠系地层中新发现的,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具骨架,不仅提供了头骨和脊椎的解剖学信息,而且扩展了该类群的古地理分布区域。
山西地质博物馆第二件镇馆之宝是“狗头金”。这块自然金产于山西省最著名的砂金矿床,重达388克,因其形似蟾蜍,又名“华北金蟾”,其纯度可达90%以上。
云南铁路博物馆新馆启用
赵静在太原报道:云南铁路博物馆18日在经过近两年的新建后重新对外开放,以全新的面貌让市民们感受云南铁路的百年发展历程。
新建的博物馆总面积8360平方米,由南馆和北馆组成,两馆通过跨越昆河铁路昆明北站三股铁道的空中廊桥相连,将博物馆和运营中的车站组成一个整体,是中国唯一一个“车站上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车站”。
“南馆是以百年滇越铁路‘云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筑为原型,北馆是有着高铁旅客站元素的的现代建筑,这种结合展现了云南的铁路从诞生到未来的发展,”云南铁路博物馆馆长李志明说。
粤港澳三地30多家文博单位联手设摊展特色
索有为 刁定宏在江门报道:广东“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18日在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举行,主办方邀请了粤港澳三地30多家文博单位前来设立摊位,向公众展示自身特色。
现场展览包括粤港澳博物馆镇馆之宝图片展、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图片展、粤港澳三地博物馆摊位宣传展示、现场文物修复及互动、粤港澳各馆才艺展示和免费鉴宝等。
广东文化厅官员称,面对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博物馆必须重新考虑自身的使命和定位,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内蒙古宁城县现回纥蒙文六字真言摩崖石刻
李爱平 李富在赤峰报道: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官员布和仓18日对外透露,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长皋村发现摩崖石刻上的文字为,回纥蒙文“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
对于这一说法,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亦证实说,宁城县确实发现了回纥蒙文六字真言摩崖石刻。
赤峰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布和仓说,该地发现的摩崖石刻六字真言为藏传佛教的藏文“唵嘛呢叭咪吽”。
他解释说,这是蒙文字,实际上就是回纥蒙文,元朝时候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官方和民间都是用过这种文字,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