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豪藏家都爱莫奈毕加索和安迪·沃霍尔
2014-05-16 10:28:05 来源:新京报 已浏览次
中国超级买家参与全球艺术品竞争的激战或许已经拉开帷幕。近日,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睡莲》以2704.5万美元的价格拍出,竞得该作品的是位中国买家。在此之前,万达以1.72亿元人民币拍得毕加索的《两个小孩》。而眼下正在香港举行的香港巴塞尔上,众多的西方画廊也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内地买家的钱袋子。熟悉艺术市场的或许对这一幕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发生过。究竟,中国“土豪”藏家希望收藏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家名单怎样?他们的收藏轨迹是否在步日本后尘?新京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中国藏家希望给出相关样本。
样本 万达关注西方印象派
大连万达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跨界进入收藏,此前一直专注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品收藏。2013年当地时间11月4日晚,在美国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夜场中,万达以2816.5万美元(约1.72亿元)的价格,拍下了毕加索的油画《两个小孩》。这个价格创造了中国买家购买毕加索绘画的新纪录,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大手笔购买西方经典艺术品。同时,万达在当时的佳士得秋拍中还以17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入了毕加索另一幅作品《戴帽的女人》。
万达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告诉记者,目前万达已经收藏有几十件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主要以印象派为主,包括雷诺阿、高更、莫奈、毕沙罗、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而西方当代艺术家里希特的作品他们也有收藏。
事实上,万达集团的收藏口味也是中国藏家们的一个缩影。西方印象派、西方当代名家的作品正在成为中国买家又一个追逐的领地。就在昨天又有消息称,张兰也开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展场中厮杀,其花了近1.8亿元拿下了纽约佳士得夜场中安迪·沃霍尔和马丁·基彭伯格的作品。
前车之鉴 经济危机令藏品缩水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达到顶峰时,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个人收藏家大量买进西方艺术家作品。著名的安田火灾和海事保险公司买下了凡·高的《向日葵》,花费了3900万美元。大昭和纸业公司董事长齐藤良平在1990年5月15日更是挥金如土般地花1.606亿美元收购了雷诺阿和凡·高的两幅画,其中雷诺阿那幅价值7810万美元,凡·高的《加歇医生像》价值8250万美元,创下油画交易史上的最高价。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日本藏家所购买的西方艺术品也随之大幅缩水。
■ 追问
为何爱西方印象派?
市场稳定
中国买家在西方拍下塞尚、雷诺阿、莫奈作品的消息近两年不断见诸报端。这样的一幕曾经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收藏界上演。为何亚洲土豪都爱西方印象派?
郭庆祥给出的答案是,印象派的市场稳定,这些艺术家的成就已经被历史承认,也对世界美术史有贡献。
对此,艺术评论家顾振清则告诉记者,塞尚等西方印象派艺术家是中国买家知识结构中最容易接受的。亚洲买家购买西方现当代艺术品的经历几乎可以看出国力、购买力的变化。之前是日本,现在是中国,这是两个国家在崛起时都必须要走的历程,都在向欧洲美术史致敬。
与此同时,艺术经纪人伍劲还指出,中国土豪购买西方艺术品也有从达明·赫斯特、安迪·沃霍尔起步的,其原因也很简单:名牌、名牌、名牌。
是否重蹈日本覆辙?
处于菜鸟阶段
当然对于艺术名牌的追逐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呈现出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是否会让中国正在复制日本藏家的惨败经历?
对此,郭庆祥很有信心说万达不会重蹈日本覆辙。但在伍劲和顾振清看来,中国对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收藏才刚兴起,学费也还没交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