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曲发现千尊古代石佛 部分具有元代遗风

      记者从山西省阳曲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近日在该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峗山上发现千余尊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石佛造像。据专家初步考证其凿刻于明代,但部分佛像具有元代遗风。

  阳曲县扼晋要冲,号称太原门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峗山位于该县东黄水村东北的山腰位置,是明朝晋王朱棡第五子朱济焕宁化府佛堂,也为明末清初阳曲名人傅山先生的云游隐居之地,是佛、儒、道三教合一场所。

  此次发现石佛造像的千佛洞、六仙洞和地佛洞就位于红峗山悬崖峭壁上。这三处佛洞均以天然石洞修造而成,山峰险峻,无路可达。为一探究竟,阳曲县文物旅游局组织专业的登山探险队员历经七个多小时的攀爬,最终成功进入洞中。

  在距地面20米的千佛洞内,文物工作者发现了凿刻于三面石壁之上的浮雕佛像多达一千多尊。石刻佛像最大的约25厘米,最小的约12厘米,盘腿而坐、神态安详,雕刻整体刀法娴熟、比例适中、线条婉转,部分佛像有元代遗风。据记载,千佛洞四周及中央,曾经塑有东方五佛彩像,除中间佛像为泥塑之外,四角有四尊铁佛。遗憾的是,中间的泥塑佛像遭到了破坏,四尊铁佛不知去向。

  太原市文物考古所专家表示,南北朝至唐朝是中国石刻佛像艺术的巅峰期,而在自然洞穴中雕刻的明朝石刻佛像比较少见,呈现出一种有别于巨大石窟造型艺术的创作风格,是佛教在晋阳地区艺术活动的直接反映,对研究宗教艺术在北方地区的演变、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阳曲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杨继福告诉记者,根据千佛洞内发现的两块碑刻记载,千佛洞与地佛洞的重修年代为明崇祯年间。目前,文物工作者正在对六仙洞和地佛洞发现的两块石碑及一尊塑像进行研究,以确定佛洞凿刻年代及这批古代石佛造像的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