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志愿者成长的烦恼(图)

志愿者张鹏是小粉丝眼中的明星。-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志愿者张鹏是小粉丝眼中的明星。

 

  世界范围内,被生动地概括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工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发展成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社会团体,博物馆的志愿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在中国,博物馆时代正在到来,志愿者已成为博物馆服务的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甚至有了自己的组织,犹如一滴滴水珠,折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搭起一座座传递美的桥梁。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种种误解、社会激励机制的匮乏,让这些穿梭于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分享者们,常常有从理想跌落现实之感。

 

  用所长和兴趣为社会做服务

 

  博物馆志愿者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接受了严格的报名筛选和口试、笔试,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休息时间,在准备讲解之前要记背大量的资料,在展馆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而这一切,又都是在“义务”的大前提下完成的。

 

  随着活跃在京城各大博物馆里的志愿者讲解员队伍不断壮大,这些在各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博物馆志愿者们也从散兵游勇、自己摸索的状态中脱离,逐渐形成了一股合力。四月公益是一个由北京地区博物馆爱好者发起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2010年4月,现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单位。

 

  张鹏是四月公益的发起人。2010年4月,他与一批喜爱文博、关注历史、文化、艺术的年轻人创立了这个组织,全称是博物馆志愿者协会。虽然每一个志愿者关注着不同的领域,但“立足博物馆,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所有博物馆志愿者的共同心愿。这个平台的出现,也让许多博物馆志愿者结束了散兵游勇的状态。

 

  如今,四月公益已经形成了体系化、规范化管理。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在册会员已有599人。他们以集体的身份出现,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了“i看博物馆”、“四月沙龙”、“四月小课堂”项目,还会定期组织“四月讲师团”等活动。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公益体,把你自己的所长和兴趣拿来都可以为这个社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张鹏表示。一个人做事情的力量有限,但是一群人和你一起朝着一个梦想、一个目标去做的时候,我们发挥的作用和效率更大。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