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出土明代不腐男尸 终极秘密还在挖掘
被发掘的古尸完整性让人讶异。(资料图片)
500年前的男尸,出土后居然连一片趾甲都不少,而且胡须也没有脱落?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处获悉,几天前,考古队在南京博物院句容茅山的考古实验室中将这具古尸从棺木中取出后,其完整性让人讶异。据了解,去年12月起,南博、泰州博物馆和泰兴博物馆在黄桥镇一处房地产工地共发掘了17座明代家族墓,均属于当地望族何氏,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两座浇浆墓——张氏墓和何嵩墓于今年春节前被运到了茅山考古实验室。
古尸皮肤完整,眉毛和胡须都在
据了解,当时这两座墓葬保存如此完好,而泰州地区又曾多次出土古尸,考古人员认为墓主尸体有可能未腐朽,便决定将其整体运回考古实验室内开棺。首先被打开的是张氏墓,虽然这座墓完好坚固,张氏全身5层衣物也完整无缺,但尸身只剩下一堆骸骨。而随后打开的何嵩墓,却让考古人员惊呆了。
墓主何嵩穿衣戴帽平躺在棺材里,脸部成了木乃伊一样的黑褐色,虽然脂肪肌肉都已消失,但皮肤完整,眉毛和胡须都在。棉布做的长袍、夹袄和裤子等韧性很好,解开系扣毫无问题,就连纸钱都可以整沓取出。
据介绍,何嵩穿戴整齐后身高接近1.8米,然而因为棺材仅能容身,操作空间狭小,怎么把沉睡了530年的何嵩“请”出棺材成了难题。后来考古人员在棺材底部的四角打入木楔,撬开底板与边框,再把边框整体抬走,剩下尸体平躺在棺板上。接着考古人员解开何嵩前襟的衣带,并脱去鞋和袜子,发现何嵩的脚部完整无缺,连趾甲都一片不少。
虽然出身当地名门望族,但何嵩墓和家族其他墓葬一样实行薄葬,考古人员在他胸口衣服内取出一个巴掌大的布包裹,里面装着一把木梳和一把篦子,还有一根棉线绑着的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牙齿。来自泰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初步认为,这应该是何嵩的牙齿,当地有把自己掉下的牙齿收藏好随葬的风俗。
参与发掘的泰兴博物馆程鹏告诉记者,泰兴历史上有张、何、丁、韩四大望族,这两座墓就是家族联姻的见证。墓志铭和家谱显示,张氏名叫张妙广,是何峦的继室,而何峦又是何嵩的哥哥,因此两座墓葬的主人是叔嫂关系。张氏死于公元1509年,享年76岁;何嵩死于公元1484年,活了56岁,因为儿子何椲显贵,被追赠为正七品的应天府推官。
不腐秘密:当地独特葬俗最重要
在江苏省,泰州是出土古尸最多的地区,且均集中在明代中晚期。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向记者分析了几个原因,“首先是浇浆墓密封性相当强,使尸体处于封闭状态,阻止了微生物和细菌入侵;其次是埋藏较浅且地点较高,基本不受地下水位影响;再次前4具干尸的棺木均用柏木,柏木木质坚韧,防虫抗腐。”不过,虽然有上述的这些原因,专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地独特的葬俗。原来,在明代泰州,去世的人要在凉爽通风的祠堂里停放数月至数年,尸体下还要垫上厚厚的棉被、草纸和灯心草,这就使得尸体下葬前就开始木乃伊化,因此脱水是古尸得以保存的关键。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