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应该是艺术家

3f1d1d76-2c42-48b4-af2d-f32d91bbfb9c.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十八罗汉 孙大立

 

      漫塑早已有之,瓷塑的历史更长,而把漫塑和瓷塑结合起来,创作出陶瓷漫塑来,还实属冷门。水墨漫画和漫雕名家、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孙大立,在继承面临绝迹的中国磁州窑陶瓷捏雕绝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在漫画方面的特长,将“漫”字所含有的任性和夸张变形的手段,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精湛的捏雕技艺。他的作品质朴中透着幽默,幽默中透着雅致,被公认为中国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捏雕的继承人。

 

      磁州窑捏雕很接地气

 

      美术文化周刊:磁州窑在我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如何?它的捏雕有什么特点?

 

      孙大立:在中国陶瓷史上,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5个官窑和2个民窑,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的最高水平。官窑指“官、哥、汝、定、钧”,民窑就是“磁州窑”和“耀州窑”。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元代以后,很多窑口都慢慢消失了。但只有磁州窑的生命力极强,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始终保持有自己的风格。

 

      磁州窑捏雕本质上是中国磁州窑陶瓷技术的一个分支,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源头应该从宋代的捏泥开始,它带有一种附加属性,比如说古时的蜡台和墓葬中的俑,都可以算是捏雕的一种。捏雕的制作工艺几乎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原始的方法就是拿一块泥攥在手里捏,等瓷土干的时候上釉,磁州窑捏雕在历史上没有受到重视,一方面是它没有很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是不值钱。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说过,民间的很多艺术品都极富生命力,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便宜是原因之一。

 

      正因为磁州窑捏雕是民间的,它最大特点就是朴实、接地气,所以老百姓都喜欢。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