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齐聚邯郸研讨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

      “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研讨会30日在河北邯郸市邯郸学院召开,50余位国内史学界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大名县新发现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碑刻的意义。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关注的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于2013年9月被发现,墓志铭的主人是元代在大名做官的西夏人小李钤部,因其祖上唐朝时被赐姓李,但又为了区别西夏的国姓,故称“小李”。其父亲答尔沙曾任肃州钤部,生子就以姓加官名取名,故叫小李钤部。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邯郸学院特聘教授孙继民担任研讨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聂鸿音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任李华瑞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浦江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薛正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女士、周峰先生及多位与会专家分别从自己的视角,介绍了些西夏王朝、西夏文、邯郸特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讲述了这次发现的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讲述了已发现的西夏后裔碑刻状况,少数民族后裔的发展、交融与消亡,大名新发现夏汉文合璧碑刻释义、元代西夏移民与族际婚等问题。

  史金波说,河北大名20多年前发现爱鲁墓志,现又见昔里钤部墓志,接连发现重要西夏后裔碑刻,令人惊喜。他表示,鉴于此墓志是目前发现的元代最早一方西夏文、汉文碑刻,显示出元代西夏后裔的民族传承、墓葬特点和文化特色,具有特殊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十分稀见,建议定为一级文物。

  西夏是于公元1038年立国的一个王朝,疆域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享国190年。其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和羌族,信仰佛教,却也崇尚儒家文化。西夏人善武,有完备而祥明的典章制度,文教兴盛、创立了西夏文。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