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恭王府:把"福"的装饰性与古建结合到极致
北京的恭王府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蝠”、“福”文化。
中国人过年,好贴个福字。但是大家不知道,在老北京城里,有一个“万福之园”、风水宝地——恭王府。按照清代王府的规制,恭王府是前府后园的格局,府邸和花园均分为东中西三路轴线。中路的主体建筑,覆盖有绿色琉璃瓦。恭王府素有“万福园”之称,因其隐藏在花园窗格、环廊各处蝙蝠造型中的“福”,可以数到9999个,加上滴翠岩秘云洞中的康熙御笔“福”字碑,正好一万个福字。
福蕴华堂
“福,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字之一。这在历史上是可考的,河南安阳文字博物馆的甲骨文遗存中就有福字。它本身文字结构很美,起源于祭祀,后来逐步演变成吉祥的寓意。”恭王府管理中心展览陈列部主任冯令刚说,“恭王府是把福的装饰性与古代建筑的结合达到了极致。”
在恭王府,将祈求福佑心思发扬至顶峰的,当数后罩楼的什锦窗。后罩楼是府邸与花园的分界建筑,长156米,贯连“99间半”,规模宏大,为京城清代王府之最。其北墙上层有形状各异的砖雕什锦窗44扇,什锦窗上砖雕精美生动,寓意吉祥。如在“磬”式窗上下配以蝙蝠及鲶鱼形成“福庆有余”,蝙蝠与卷云纹构成“福运绵绵”;以“石榴”窗配缠枝莲,取“多子多福”之意;在“桃”形窗上饰祥云、蝙蝠等,象征“福运绵绵,万福万寿”。
萃锦福影
与西方蝙蝠丑陋诡秘的形象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蝠”“福”谐音,蝙蝠一直是福气、吉祥的象征。恭王府的福文化是“藏福文化”,其中的蝙蝠更有“明蝠”“暗蝠”之分。所谓明蝠,是指形象具体的蝙蝠,如环廊彩绘、窗棂雕刻的蝙蝠等;而暗蝠,则是抽象化的蝙蝠,多见于府邸、花园中的窗格。
恭王府花园名“萃锦园”,布局以“福”为主题。人游览其中处处见福,方觉设计者确实匠心独运。更有蝠厅、福字碑、蝠池等连成一线,祈福主题一路贯穿,叫人回味无穷。
福有定数
“福是普世价值的一种追求,古今中外,上至皇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对福孜孜以求。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要求,出仕为官者忠顺事上,造福苍生,才有可能得到福报,如果穷奢极欲或者君臣不睦等,则会落得不好的下场。”恭王府管理中心副研究员郝黎说。
纵览清史,我们发现,和珅权倾朝野、敛聚天下财富,到头来却付与一段白绫;奕 身为一朝亲王、股肱之臣,却依旧晚景凄凉。恭王府寄托了历任主人祈福纳吉的愿望,却未必能让他们善始善终、一生顺遂。或许民间“福有定数”的朴素观念,不是没有道理。惜福知足的人,福庆有余;挥霍无度的人,福有尽时。
冯令刚认为:“福是中国人民的终极追求。它可以包括中国人的任何理想,康宁是福、富贵是福、长寿是福、平安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中国人对福的信仰是发自最底层的民众,绝不特属于皇宫,也不特属于王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