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蔡武: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是文化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文化系统要把《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打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决定》提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指南,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决定》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的全方位改革。只有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相辅相成,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化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也应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互相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异常艰巨繁重。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冲破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领域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要聚焦于此,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文化治理能力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我们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领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
《决定》把过去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深入领会《决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实质,以此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体制改革越是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越需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的同时,准确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妥善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创新体制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导向不能变,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阵地不能丢,就是无论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于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第一责任,突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努力做到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有效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建设主体的观念,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任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当前文化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事业整体规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但文化产品的内容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如何解决好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科技含量提升等问题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到2020年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关键在于这几年改什么、怎么改。《决定》提出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明确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体现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推动文化制度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仅有思想倾向上的问题,也有新旧体制过渡和交叉带来的政策、机制上的问题,还有人们观念转变与现实生活不同步的问题,仅靠传统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决定》提出了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如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探索建立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等制度设计;针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难题。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