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年古宅未评文保单位遭质疑 回应:没厚此薄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安氏古宅,正等待专家论证的结果。

      已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原新郑市庙后安村清代古宅被征迁一事,经本报连续报道后,目前有关方面正组织专家论证,尚未有果,但由此引发的诸多文保话题也在升温。不少文物保护人士纳闷:该处清代古宅建筑工艺精美,附属文化厚重,明显超越郑州市一些区、市级文保单位,为何一直未被评定为文保单位?

 

      那么,在评定文保单位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多重标准”呢?文物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不可移动文物能否晋身文保单位,评审专家的意见起决定作用,文物部门本身并无决定权。至于这些由文物部门选定的评审专家的名额,他们均表示不太清楚。

 

      昨日下午,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庙后安村古宅房主之一安保山说,连日来,不断有民间文保人士及媒体前去探访古宅。但除了安家的3座门楼、4座配房外,其他村民住宅的拆迁仍在进行。

 

      对此,银河办事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确认说,暂停拆迁主要是针对安氏古宅,而安氏古宅的最终命运如何,他们尚无明确设想。

 

      “根据我掌握的情况,论证还在进行,现在还没结果,有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公布。”此前曾表态“进行专家论证”的港区管委会宣传处一名李姓处长昨日下午说。

 

      连日来,多家中央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并配发了主旨为“保护古建,留住乡愁”的评论,希望古宅能在合村并城的过程中得以保留。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安氏古宅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后,为何一直未成为文保单位?”

 

      昨日上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建筑专家致电大河报,就此表达关切。他说,看了本报报道后,他专程到庙后安村查看,发现安氏古宅3座门楼与后4座配房相辅相成,留存完整,工艺考究,具备相当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安家大院的装饰艺术, 集中体现在砖雕、木雕、石雕即‘三雕’上,它们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照壁、帘架、柱基石、门枕石等多个方面,刀法娴熟,技艺精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他说,进入安家大院,精美绝伦的“三雕”精品随处可见,“抬头木雕在目,低头石雕在前,转眼砖雕随之,可谓‘片瓦有致,寸石生情’,怎么能拆掉呢?”

 

      按照他的说法,安家大院的建筑和文化价值,已明显超越郑州市内的郭家大院等一些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市级文保单位,“但在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之后,却未能通过各级文保单位评定,很不应该”。

 

      “文物主管部门在文保单位评审中是否存在厚此薄彼或多重标准?”有人对此明确质疑道。

 

      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河南省文物行政部门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选择确定省级文保单位,报省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市、县级文保单位分别由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报同级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政府备案。有文保人士表示,安氏古宅能否晋身文保单位,新郑市文物主管部门就有权确定,在区级文保单位评定上,不需要上级批准。

 

      回应:评审由专家主导,无多重标准

 

      对此,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公开回应称,在当年“三普”过程中,该局对安安氏古宅进行了登记,但上报后未获批准,他们只能建议保留。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