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书写性”余像绘画第二回展
.jpg)
参展艺术家:白新城、布日固德、高宏、刘文中、关晶晶 老丹、孟禄丁、毛焰、秦风、王川、吴震寰、徐忠平、徐畅、杨黎明、伊灵、张亚杰、赵一囡、张方白
策展人/哲学主持:夏可君博士
主办:北京当代艺术馆
展期:2011年7月17日至9月7日
展地:北京当代艺术馆
展览前言
一、何谓“书写性(/书写学:Graphology)”?书写或者刻写,开始于对事件的惊讶,是面对未来的未知事件逆觉而出的标记欲望。最初的刻写发生于让粗糙之物变得光滑,让不可感变得可感,是原初的倾吐与语言的发生。写书写塑造了人类主体的感觉,正是通过书写,通过铭写事件而获得重复的节奏,形成了最初的时间以及间隔感受。是书写的节奏塑造了主体,而节奏带来了自由感或者自身感发,激发了游戏的快感,塑造了生命的自身存在。把书写性与事件联系起来,有助于把握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良机,有助于帮助我们穿越“混杂现代性”的迷宫。
二、为何“书写性”成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转换的核心?中国当代艺术遇到了创造性想象的危机,在学习模仿西方之后,既无法从自身传统中寻求资源也无法创造性转换自身的传统,而书写性是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秘密与契机。从商周之变的金文或甲骨文,到秦汉之际的篆书,直到汉代云虚纹的书写,形成了中国文化“气化式书写”的基本形式;从魏晋的行书到唐代的草书,完成了“书法性书写”的法度;从元代文人画的书法用笔,到晚明八大山人等四僧的个体性书写,展现了“绘画性书写”的多样性和奇异性。而文学中的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书写性也一直贯穿其间,当代艺术也需要通过书写性来施行创造性的转换。
三、书写性对于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有何意义?书写性一直是中国文化内在自身转化生成的秘密。离开了书写性,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创造性活力,面对现代性危机,书写性应该成为文化转换与创造性想象力的根本。书写学与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内在相关:首先,汉语的象形文字与“自然”有着原始的亲密性,汉字点横撇捺的书写具有自然元素性的律动,尤其与生命气息相关后,体现为自然律动-书写行为-书写图像上的一气相通;其次,书写性尤其体现为一种诗性智慧,即文字-图像-事物三者直觉上的共感,这里有着中国文化想象力的秘密,当然需要抽象化;再其次,书写与生命修身相关,导致气质变化,即书写活动贯通了艺术家身体、所用材质以及书写对象;最后,书写性导致生命自身气息或能量的调节转换,这是西方所没有的生命书写,“写”是一种柔软化的,流动的生命转化能力,它让无比坚硬之物变得柔和,是一种保持余让的姿态。
四、书写性在中国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绘画特点?中国艺术本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传统,书法与绘画的内在相通与相互融合塑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书写性内在关联了绘画的三个环节:其一是绘画技术的书法用笔,其二是身体修身活动中的写气,其三还包含了书法绘画共有的“满纸烟云”与“人书俱老”的精神境界。
五、“书写学”是否也是东西方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前提?象形文字与书写性的形而上学关联具有着现代性的普遍性,西方现代思想一直试图以中国文化的书写性作为参照来超越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与再现的在场中心主义,如同德里达的《论文字学》以及《书写与差异》对西方展开的批判,从书写与踪迹书写的角度超越了西方自身的限度,而且走向普遍的可写性的文本,向着异质文化敞开与变异自身。
六、二十世纪西方绘画艺术是否与书写性密切相关?从超现实主义马松的自动书写,以及米罗原始象形文字的神秘符号,到最为自觉施行书写性的汤伯利(Cy Twombly),从签名书写到旋转眩晕的柔和书写,欲望的涂写在汤伯利得到了极致发挥;而已经受到东方书法影响的画家,比如美国的克莱因,尤其是马克·托比受到禅宗影响的白色书写。一直到与新的影印技术相关的皱褶书写的匈牙利法籍画家昂塔伊(Hantaǐ)。书写性对于当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并且激发了新的潜能。
七、讨论书写性与绘画的关系,要思考哪些具体问题?我们起码要思考四个方面的书写性:其一是书法与书写性的关系,既然中国文化对书写性的文化准备从书法开始,以书法为核心;其二,中国水墨画如何转换书写性,文人画的书法用笔是如何实行的并具有什么样的启发;其三,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绘画与书写性的关系,即涂抹,签名,与书写性的关系;其四,中国当代绘画之新的书写性,必须转换书法之“姿势的书写”,借鉴山水画之“渗染通透的书写”,并且结合西方之“刮擦的涂写”,从而生成出更加丰富的新的书写。显然不同于日本的“书像式书写”,而是与这个文化“气化的书写”内在相通。
八、思考书写性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框架?我们在此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即把书写性的过程概括为:“写形——写线——写意——写气——写机——被写”六个步骤的转换,并试图以此来讨论前面四重的不同书写性,发现转化的玄机。
九、能否给出一个关于书写性的简单定义?书写性是与图像和制作区别开来,以元素流动性的柔软生成,与身体气息和姿态相关,带有自由感的逸动,是把“气化-浑化-无化”的生成流动融合起来的“虚化的书写”,其书写痕迹具有连续性与可生长性,并且带来个体命理的改变,生成为具有抽象形式的余像(Mimage)。
十、这次展览的十几位画家,如何从不同维度展开了书写性的各个方面?并不是说这次展览的画家多么伟大和成功,而是他们基本上都具有上面描述的各种书写性的基本特征,也自觉转化了书法草书的姿态书写,融入了绘画渗染通透的书写性,借鉴了西方涂写的书写性,试图从写气与写机上挖掘书写性之新的契机。或者从自然的三重被动性不同方面,即身体的书写、自然的书写与材质的书写上,展开书写之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比如从抽象的书写性上,从书法或绘画的书写性上,从身体的书写性上等等,但是个体性的书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具体来说:
老丹的绘画,以其书法书写的遒劲,以其山水自然渗染的恣纵,以其身体的舞蹈姿态,在委身于眩晕之中,以个体的生命修炼,书写出天地苍茫的宇宙感,展现了生动多变的中国式书写。
布日固德通过抽象刮擦,创造性转换了中国传统的“一笔书”,书写性的笔触充满生命的呼吸感和时间的颗粒感,它记录了一个个体生命行走的脚踪,打开了一个空茫的世界。
王川以流转的用笔,融入与汤伯利对话而生成的涂写,以流淌的笔触带动生命的意念,在色与空的双重边际上震荡,此有意无意之间的“意念书写”带来线条疏密之间的无尽变化,耐人寻味。
杨黎明的抽象书写,把古典的诗意以流淌柔和婉转的方式转换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张亚杰则以其流动的“晕染的书写”,打开我们这个时代被压抑的生命空间,唤醒物性的客观性,以此警醒我们的凝视。
毛焰的托马斯肖像结合了素描的准确性与书写性的渗染,毛茸茸光焰的低语召唤我们成为绘画上的安眠者。
吴震寰还原了传统文人画的整个书写场域,以简洁凝练的线条恢复了晚明个体性的生命情韵,以书法的签署,对自然之物的诗意表现,尤其以巨幅起伏的长卷展示方式,建构起一个“书写装置”的世界。
张方白以其混合棕麻材质的破笔与散锋的笔法,在带有飞白的印迹中,把“鹰”这样一个已经是标本的沉落形体注入了强劲的生命,书写出生与死、沉重与轻盈、碎散与浑厚之间的辨证张力,昭示出生命书写的个体性。
高宏《土叶子》则是“元素性的书写”,是大地的歌唱,地方性的自然气质被信笔的涂写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孟禄丁以对“势”的书写打开了图像本身的溅射之力,并且与机械的制作性结合,让书写的偶发性得到极大发挥。
秦风对形体欲望“姿态”的书写,强化了个体性生命姿势与书写性的内在关系,也融入了时间性的微妙变化。
刘文中以传统戏曲唱腔衬词的柔和婉转,以气感渗染和氤氲笼罩的“晕化书写”丰富了绘画的书写性。
徐忠平的荒草,以徐渭式书法的粗头乱服以及遒媚之姿,写入个体肉身的激情,如此“荒率的书写”恢复了古老的诗意意境。
徐畅书写的是自然山水的灵韵,带有眩晕的幻像却又归于淡然的心境,是古老灵音的再次回响。
蒋三石在自然山水中以自然的方式让自然来书写,以自然的材质进行最为“自然的书写”,形成了气化的褶子。
关晶晶的抽象画,以其深沉与绚丽的颜色,书写了一个“自然诗性”的空间。
赵一囡的涂涂写写保留了孩童式的愉悦,在纠缠而流变的线条中,以斑斓的色彩和狂想的笔触,书写出一个走神出窍的精灵世界。
白新城的线条就是自身的呼吸,如此老辣而洁净的“生命书写”,有着心音的节奏,简直就是他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伊灵重叠文字与图像,是图形文是书像是文字画的“杂文书写”,是纹码是纹样是纹迹等等的混合书写,回应了我们这个“混杂现代性”时代的处境,并余留了书写的原始天真,在日常与反日常之间,为我们发现了世界的无数侧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