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专题展览在京开幕(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开幕式上的嘉宾剪彩仪式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6月1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共同举办了“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专题展览。在展览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同名画册《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首发式。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熊远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罗静,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彭红,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韦小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德新,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刘烽、陶嘉善、秘书长陆华,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清霞,国家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曹欣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齐志亮,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齐密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音乐家郑律成之女郑小提,延安著名老画家李元,鲁艺著名歌唱家刘燕萍等领导和来宾出席开幕式(以当天出席人员为准)。沈强馆长代表主办方介绍了展览情况,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刘烽在开幕式上讲话,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清霞介绍了画册内容,著名音乐家郑律成之女郑小提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抗战纪念馆里跳起安塞腰鼓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战线上的呐喊与抗争,密切地配合着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的抗日斗争,对号召全民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文艺,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戏剧方面,大批反映抗日战争的话剧、秧歌剧以及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剧风行一时,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剧作,《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电影方面,艰苦的条件也未能阻挡根据地电影人创作的热情,1938年成立的延安电影团,拍摄了根据地的第一部纪录电影《延安与八路军》,人民电影事业由此开创;音乐创作方面,抗战的烽火激发了根据地音乐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到敌人后方去》、《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延安颂》、《游击队之歌》…… 一首首饱含着不屈战斗精神的歌曲,在延安、在晋察冀,在抗日根据地唱响;在文学创作上,广大作家走进战火纷飞的前线和质朴的民众中,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抗战时期的战斗与生活,歌颂抗日志士,鞭挞民族败类,鼓励与启迪民众投入抗战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在美术创作方面, 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克服绘画工具、原料匮乏等种种困难,就地取材,自制绘画材料,进行木刻画创作,流传下大量木刻作品。这些作品,记载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各种事件,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和工作,表现了对理想的新中国的美好憧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来宾观众参观展览

该展览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战文艺的突出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全国文艺界的抗战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艺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借鉴和启迪,并以此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展览共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机构及出版的刊物;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戏剧、电影和摄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战歌曲;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美术作品;倡导和推动文艺界的抗战六个部分。共展出照片约270幅,展出文物约250件,是抗战馆建馆以来历次专题展览中展出文物最多的一次。

展览展出文物多为纸质文物,包含大量抗战期间反映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的刊物。从文物的内容看,既有抗日根据地军民在用文艺作品为抗战服务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载体,比如剧本、小说、散文,也有在大后方各界人士为抗日斗争所创作的戏剧、美术、文学作品,有各界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抗敌协会的文艺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了抗战对文艺的需要及文艺作品带给大众的精神支柱与鼓舞。

附:

重点文物介绍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