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画廊:不要动 — 杨振中个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展人:秦思源

开幕: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下午4点

展期:2011年4月24日- 5月31日

地点: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 草场地261号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6点(周一休息)

联系电话:+86 (0)10 6432 3202

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诚邀您参加杨振中个展——不要动。展览适逢2011草场地摄影季活动,将展示杨振中的摄影和录像作品,意在探求关于身份与叙述的思考。

空间的主展厅将以全屏投影占据空间的方式展示录像装置《不要动》(该作品曾于2001年为上海复兴公园的公共环境而创作),12个投影中的12个相同的人不停地说着同一句话“不要动”。在黑暗的展厅中,观者将被投影仪打亮的脸包围着,这些脸均以不同方向的移动、震动、或颤抖。“不要动”的声音从四周八方连续不断地传来,让人略感迷失而不知所措,而受摄像机影响而移动的脸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说话的人其实并没有动,动的仅仅是摄影机。

小展厅将展示杨振中2003年的一部重要作品《春天的故事》(从未在北京展览过)。作品源于西门子艺术项目,杨振中与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00名员工合作,创作了他们以流水线形式朗诵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改革开放成果,发表了这一极具影响力的演说,为中国30年经济增长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取得强有力的支持。作品制作过程中,杨振中让每一位员工仅朗诵讲话中的几个字,然后通过剪辑完成整篇演说。每一位员工被赋予其在生产线上的职责,完成制作中的一部分,大家一起重新创作了这部演说,尤如他们为这家工厂和他们的工作所贡献的力量,体现了其各自的存在价值。

杨振中在二层展厅展出的是摄影新作《反了》,照片中的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虽然身着各自的衣服或者工作制服,前后却被穿反了。每个人物分别有面对和背对镜头两个画面,肖像的正反面构成一组照片。他们或是脸面对观众,而身上的衣服为背面;或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制服)正对观众,而脸却是隐匿着的。

身份与叙述,常被认为是普遍联系的;然而这三组作品均将其二者视为现实中分离的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杨振中剖析了其二者在现实中的不同之处,以诗意的洞察力重构了其内在机制,并告之它们可以被组合,亦可以被分离。

杨振中(1968)出生于杭州,现工作、生活于上海。1994年其开始以摄影、装置、录像以及互动媒体等进行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家自主展览的策划。其作品曾在国内外众多重要展览中展出,例如: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2007),第五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第三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2005),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第一届广州三年展(2002)等;其最近的个展有:天桥(Canvas International Art,荷兰阿姆斯特丹,2008),杨振中(NIKOLAJ,丹麦哥本哈根当代艺术中心,2008),前戏(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6),杨振中(IKON画廊,英国伯明翰,2006)等。

秦思源
2011.3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