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系列专访·陈星州油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佛光》81.5x52cm 2008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伤春逝·忆花红》120x120cm 2009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惊鸿》120x120cm 2009年

时间:2010年3月

地点:艺术家工作室

记者:乌蓝

陈星州的“孤独的天使”主题创作则是升华前的酝酿和积累。其实,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早已潜伏在陈星州的意识深处,只等到一个合适的情境便在艺术家的脑中萌芽、成长。点燃“孤独的天使”系列创作火花的其实是他的作品《伤春逝·忆花红》,这幅反映青春伤感的作品使艺术家觉得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创作思路,是一种既存在于现实中却又有点飘渺得耐人寻味的意识。面具,尖刀,浓妆,动作,表情的相互配合,给画面营造出一种似乎很难具体描述的感染力,它微微的触动着观众的神经,让你浮想联翩却又不得要领。在这里,艺术家寻找一些道具跟模特一起来构造心中的非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模特只是配角。

摘选《时装》杂志2010年4月男士刊

记者:五四国际青年节即将到来,作为艺术青年能谈谈你心中的“五四精神”吗?

陈星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虽然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但是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变革也是无处不在。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五四精神的宗旨和核心指导方向还是跟原来一样的,首先“爱国”还是摆在第一位,还有就是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变革,艺术思想也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指导,它代表的是一种年青的力量,这股力量永远都是充满了斗志和激情的。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传承去发扬。

记者:你觉得这种“五四精神”是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艺术创作呢?

陈星州:现在被您一提起,我还真觉得自己一直都在不知不觉的被这种精神影响着,平时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在鞭策着自己前进,但从没想到过这是青年血液里流淌着的“五四精神”,也许它本身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里面,只是从未被我们发现。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有受到谁的影响吗?

陈星州:如果只是说画画,那我应该是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画的最多的就是八路军打鬼子。后来就一直在学国画,到了快要考大学了才知道还有素描水粉这东西,于是美术培训班里多了一个准备要为艺术献身的傻子。应该大家都是每个阶段都会有受过其影响的人吧,我喜欢过梵高,毕加索,莫迪里阿尼等等,也许你会说你在我的画里面完全看不出来是受到过谁的影响,但有时候影响的可能只是一种精神,而不一定是绘画风格。

记者: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有过放弃的想法吗?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陈星州:没想过放弃,对我来说艺术就像我的血液和灵魂一样,跟我的躯体是一体的,当你把他当做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你是不会想到需要用“坚持”这个词来形容的,它就是你的血,永远在你身上流淌。会动脑筋懂得思考的画家,总是会有办法让自己继续下去的。那些不能吃苦又懒又笨半途而废的画家,被淘汰了正好,生存是强者的权利。

记者:在画画之余,还有其它的爱好吗?这些爱好,给你的艺术创作带来过启发吗?

陈星州:爱好太多了,比如旅行、玩音乐、收藏古玩、烹饪美食等等,这些活动对艺术创作都是有帮助的,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对生活更敏感,对艺术更敏锐。

记者: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还会选择从事艺术创作吗?为什么?

陈星州:看了《阿凡达》了吗?我选择艺术的就像阿凡达冒着生命危险爬到山巅去选的那只适合自己的大鸟,一朝选定终身相随,我知道它能带我冲上云霄。

记者:之前看过一些你的抽象画作品,这些抽象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谈谈你最初的创作想法?

陈星州:我心底里其实一直是喜欢抽象的,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因为自己从小是画国画的,对水墨材料比较熟悉,当我画了很多年国画以后,某一天突然发现,如果在全国随便抓一把国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看起来都像是同一个人画的,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对传统的笔墨厌倦了。我希望能找到一种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于是我开始用整张丈八宣铺开在地,用大斗笔,大刷子,大桶的墨开始了我的实验水墨的探索,那几年参加了很多实验性水墨的展览。直到后来才又开始了用油画来开拓在水墨里寻找到的乐趣,希望能用另一种材质来延续我在水墨语言形式。

记者:从抽象作品到你近期创作的《孤独的天使》系列作品,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转变非常大,是什么原因让你有如此大的转变?

陈星州:有些人以为我风格转变是因为市场原因,其实我不是个那么容易被外来因素改变的人,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每个艺术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不停的吸收到很多新的思想,也在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我并不认为一辈子只画一种风格或者只在一个领域里探索是件多么值得赞扬的事情,我甚至不喜欢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画家,只要我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受,能利用手边的任何材料表达我的思维和情绪的艺术形式,我都要去尝试,我喜欢摄影,喜欢装置,喜欢雕塑,也喜欢绘画,当我在某个阶段把我的这个时期的激情和想法用完了,我会换一种我对我更有吸引力或者让我更有激情的方式去创作。说不定《孤独的天使》完成以后我不再画画,我可能又被人看见我在做装置了,或者看见我裸体躺在某山顶上“为无名山增高30厘米”当行为艺术家了。

记者:在艺术创作方面,接下来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陈星州:《孤独的天使》的激情和构思还有很多没用完,暂时没有新的创作计划,我要把这个系列做下去。再接下来的话....我自己都不清楚我将会动哪根筋。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对80后的描述,如“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等等的说法,那么你作为80后艺术家,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陈星州:我觉得我们可以叫“最委屈的一代”哈哈...这是个崇尚批判的年代,不管好坏什么都有人批都有人骂,因为“解放思想”了嘛,“言论自由”了嘛!不同年代的人群是有不同的时代风格的,什么性格和脾性都是时代的产物,即使是“最自私,最叛逆的一代”也是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而且舆论说的只是一些片面现象,个体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80后精英的,这个结果也不是纯粹是个人的原因,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我认为也有上一代人的责任。

记者:我们都是80后青年,那么通过这个平台,给“80后”或者自己说点什么?

陈星州: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五四精神”,爱国家,爱生活,爱艺术。

关于·陈星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星州

1982年 生于广西,汉族,职业画家,现居北京,杭州。

1999年 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5年 “水墨状态”深圳现代水墨交流展--中国深圳

2006年 “意象&迹象”个人画展--湖北武汉

2006年 参加“345度上海新锐艺术大展 ”

2007年 参加80艺术沙龙-北京

2008年 北京798艺术节-北京

2009年 《东方既白》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 参加“2009艺术中国”新锐画家提名展

收藏

《寻源》墨尔本美术馆澳大利亚

《玫瑰梦》法国马赛商学院

《惊鸿》 中国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