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一说富阳人)。本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过继永嘉(今温州)黄氏,遂改姓名。自幼聪敏勤学。及壮,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50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春茗筲箕泉(今富阳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薰染,溶合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论者以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画成。长636.9厘米,高33厘米。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据记载黄公望画作逾百幅,现存除《富春山居图》外,还有《江山胜览图》、《皤溪渔隐图》、《芝兰室图》、《雨岩仙观图》、《天池石壁图》、《陡壑密林图》、《秋山幽寂图》、《浮岚暖翠图》、《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大岭图》、《仙山图》、《秋山无尽图》等。著述有《大痴道人集》、《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
《富春山居图》(33×636.9cm)纸本,向来公认为黄公望的代表作品,费时约4年。墨笔画,笔墨苍简清润,描写富春江一带的初伙景色。几十年峰峦,一峰一伏;数十棵树木,一树一态。山间江畔,村落亭台、不桥渔舟、飞泉茂林,令人目不暇接。
该画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件作品在明清两代曾被许多人辗转收藏,后到一个姓吴的收藏家手里,更是受不释手,临死时嘱家人烧掉殉葬。所幸他儿子不忍名画成灰,救出此画,但画的起首一段已被烧去。现在所刊的为保存下来的后段部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