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昍旼:远观近瞧“读”油画
图/文作者:华夏收藏网 马昍旼
欧洲绘画,历史悠久,风格、流派纷杂,异彩纷呈。它不仅仅是一个画种、一种技法、一种审美,它更加呈现出了西方文明不同于我们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宇宙观、宗教观念等等诸多差异。
那么,应该如何去看待、去欣赏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以及在它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画”的塑造、表现形式与宿求?
这幅画作是我在去年参观“十艺节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时所拍摄。
画幅不大,最长边70-80㎝。但就在这样一个不大的画面之中,细致地描绘、刻画出了五位人物的身份、表情、内心,以及他们所处的巴洛克风格的空间、环境。色调明快、轻松。采光基本属于顺光,平铺直叙地交代出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红衣主教(本作品的中心角色)正若有所思的对待刚才两位贵妇的提问。贵妇与两位侍者也正非常关切地期待着这位主教的答复,甚至白衣侍者同时也不约而同地陷入思考之中,生动传神、细致入微!
从“远观”的层面来看,整幅画作处于一种静态,但却并不呆板,反倒十分灵动。如同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抓拍一般。这是因为画面巧妙利用了焦点透视,墙面产生倾斜、变形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同于《最后的晚餐》“水平线构图”所带来的史诗一般的庄严感,此作的韵律是轻音乐般的轻松、惬意。
另外,红衣主教构成了画面的主要人物,但在构图上,他并非处在画面的中心。但我们的视线总是不自觉地投向他的面部。为什么?
第一,作者利用色彩学中的“特异”手法,将画面中的最富跳跃性的且最饱和的色彩——“红色”放置于大块处于浅灰色调的背景中,哪怕色彩面积不大,照样能够吸引到我们的注意力,无形中便突出了他的主题角色。这正是西方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构图方法——色彩。
结构线
另外,我把画作的结构线(绿色线条)标示出来,大家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一则“辐射线”构图法,而红衣主教的头部刚好处于辐射中心。是构图的“结构"又将我们的关注“导”向了作品主题!很有意思吧?!
黄金分割线
前文提到作者利用焦点透视倾斜、变形的手法获得了画面的灵动性,但我们在观看画作时没有感觉到画面不稳定、不舒服。此图我将隐藏于画面中的“黄金分割率”用绿色线条表示出来,想必一目了然啦!不难看出画者对于这幅“小画”所付出的审慎甚至精密的“营造”!
“远观”一番,我们再来“近瞧”:
请注意贵妇的面部与头饰、衣着在色层与笔触运用上的对比与差异——质感就在色层的厚、薄,笔触的缓、急对比中实现了!
这一番“近瞧”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细腻”、“平滑”,甚至感觉“抽象”、“紊乱”、“粗糙”!这正是油画艺术塑造物体、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层”、“笔触”。通过色层由薄及厚、色彩由暗到亮的一个逐步递进、相互映衬。求得光线、色彩、质感的千变万化。而实现这一点的则离不开“笔触”,一笔下去,既有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还要依据物体结构、质感来决定其走势、缓急。从这个方面看,不得不佩服画者扎实的素描功底与娴熟的表现技法——增一笔不行;减一笔不可!
法式家具那繁复甚至拖沓的装饰构件在画者潇洒、果敢的笔触中被洋洋洒洒却又不失“细腻”地“挥洒”出来。而非像国内的一些画作——细节是被“抠”出来的,近乎“刷油漆”、十足“工匠气”!
以上所传所写仅是个人对于油画、对于作品的一些理解。相信一个画种、一件作品,人们所给出的理解与诠释是不尽相同的。就自当在此“茶余饭后”、“抛砖引玉”了!
有偏颇之处,还望列位老师、朋友指正、批驳!
马昍旼 于2014年9月28日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