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谈全国美展的七不能

      不能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一届又一届的推展全国美展,貌似驾轻就熟,但缺少回头看。如果是照方抓药,那它的意义在哪里?现在越来越重视作品,重视评选的过程和奖项,而忽视其本体的“展览”。当最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的时候,其大的感觉与总的影响和上一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换了作品。总不会是让公众去回味5年前的感觉吧。

      不能杂乱无章

      按理说,全国美展应该是井井有条,而不是杂乱无章;应该有明晰的展览理念和基本的布展章法,而不是简单的将画挂满墙,然后在空间中见缝插针般地摆放其他。从展览形态来看,第八届全国美展沦落到整体水平之下,显现出了不进而退,不仅没有本应具有的高大上的感觉,反之,还不如十几年前的秩序井然。

      不能将就展览

      就中国美术馆的空间来论,是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安排像八届国展这样类别和作品众多的超大规模的展览。实际上完全可以分两个时段展示不同类别的作品,而不是 拥挤在同一时间以致暴露空间局促的问题。这是一个对待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以规模取胜的“巡礼”和“献礼”心态的问题。讲究展览的时代而将就展览,为何?

      不能审美疲劳

      审美疲劳是常态。观众进入美术馆,一次能待多长时间,一次能看多少作品,而后进入到审美疲劳阶段,这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当576件获奖提名作品同时展 出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耐心地看完全部的作品?基本上是走马观花。这如同一餐上几个菜的问题,胃的容量是有限的,多余则浪费。因此,审美疲劳会浪费展览资 源。

      不能罔顾舆情

      全国美展中的有些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延续和发展,成为今天的约定俗成,是缺少研究的后果,是不重视业界舆论的结局。比如中国画,网上的许多评论基本上 是老调重弹,这不能怪重弹的热心人,而要怪推出老调的策划者。主导者罔顾业界舆情、忽视业内看法和呼声,阻碍了全国美展引导业界发展的正能量的发挥。

      不能轻视专家

      全国美协有很多专业委员会,基本上都是由某一专业的方方面面的专家组成,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利用全国美展分别研判各专业的问题,组织专家观摩、座谈、 研讨,提出供业内参考和改进的报告。更重要的是这一报告应该成为下一届全国美展的参考,以通过改进而引导专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切实改变客观存在的问题。

      不能忽视小问题

      靳尚谊先生说:“(全国)美展的油画整体水平很高,但没有尖子。所有的画全有问题,都是些基础的小问题。”怎么理解?“全有问题”“基础的小问题”“整体水平很高”,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全有基础小问题的中国油画,能有怎样 “很高”的整体水平?从中国油画发展来看,当下并不在峰巅之上,还谈不上很高。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