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林: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艺术

      在一个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并缺乏安全感的社会中,就会流行“心灵鸡汤”和各种“发家致富”的桥段,像“20年前要炒股,10年前要炒房,而现在要炒艺术品……”,一度在网络上疯传。这类奇谈背后,总有些“专家”煞有介事地虚构各种“理论”来推波助澜,比如出现了“艺术品成了继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产业……”的论断,这些断章取义、拼凑数据的歪理邪说,迷惑了众多初入艺术市场急于发财的菜鸟们!实际上,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像中国这样全民炒房的“房地产经济”;同样,也找不出几个像中国这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完全不搭界,忽高忽低像蹦极般起伏的股票市场。况且,全球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总量也不及纳斯达克一天的股市交易量。由此来看,也无从谈起艺术品行业要成为火爆的第三大投资产业……

      与这些荒谬的炒作理论相配套的则是各种“艺术投资产品”,玩大的就集资几千万元成立个艺术基金,小打小闹的每年就去各大美院毕业展上挖掘潜力股,心里没底、喜欢跟风的就跟着美院教授去选秀……这些“艺术投资产品”大抵有着类似的、振奋人心的噱头,比如扶持、发现、培育、孵化青年艺术家等。投资年轻人看起来像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因为谁都知道未来是年轻人的。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高明之处是把投资人拔高到伯乐的境界,而读书本来就少的土豪,花点钱做个伯乐很体面。古人又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时,这个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辩证关系在中国人的逻辑中,迅速演变为“伯乐就是钱,只要愿意花钱去炒作,哪怕是头猪也能炒作成千里马”,大家坚信“站在风口的猪,也能被吹上天”!

      事实上,严肃的艺术史书写不是人人有份的流水账,在艺术史上轻轻的翻页,可能就是光阴荏苒的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谁也不能保证眼前的几年就一定会出现艺术大家,日月如梭的数十年,在艺术史上没留痕迹者比比皆是。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光芒万丈的梵高的励志故事是千年难遇的,况且,梵高的弟弟提奥作为专业画商,竭尽全力也未能让梵高生前获得成功。所以,那些企图通过花点钱炒作一把,就想把一个庸才炒作成大家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即使你真的遇到了梵高!

      这个世界并没有多少能进入艺术史的艺术,更多的只是生活的点缀,无论对于购买者还是创作者而言,购买(创作)一件让自己心仪的作品,都是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不要认为自己花了几百、几千块买了幅小画,就神神叨叨地琢磨自己保不准收藏了个未来大师的佳作……就像去买个普通餐盘,也要幻想一万年以后说不定就是个古董!其实,这些装饰画只不过是我们装点墙面的一张壁纸,和伟大艺术扯不上关系!把全球能称得上杰出艺术家的人都放在一起,如今也没几个还在画画的!

      当人类步入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时,绘画就成为一种古老的、不那么“艺术”的传统工艺。比如参观享誉国际的威尼斯双年展,你甚至很难发现“绘画”的身影,而满眼都是影像、装置、观念和行为艺术。

      只有在缺少现代主义美学教育的中国,才会有一些人疯狂地迷恋“绘画”,甚至还把绘画当成艺术的唯一真身。事实上,艺术家在今天能运用的创作手段极其丰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时代思想和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也不是传统的“绘画”所能承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乃至全球的大多数绘画作品,它们只是填补墙壁的装饰画,和艺术全然没了关系。

      当然,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