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艺术应表现中国精神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人民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中国精神与文艺的关系,这对美术工作者来说,是新形势下端正文艺思想的崭新启发,既令人振奋,更发人深思。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为20世纪中国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找准了方向,由此激发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生活和人民精神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当下,中国美术界一方面思想活跃,形态多元,但也存在着脱离人民的现象,无论在思想情感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甚至包括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美术界同仁也常常会感到一些作品或是违背了人民的希望,或是扭曲了人民的形象,或是不尊重人民的情感。所以,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想,美术家在描绘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要表现人民创造历史的图景,也应该按照人民的理想和情感来进行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

      习总书记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也给我们以深刻启发。中国古代美术就有“以形写神”、以“神似”为上品的标准,在今天,这个“神”不仅指形象塑造的神韵,更应该是作品整体反映出的精神。回想新中国美术的发展,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通过扎根生活,建立自己的生活基地,从而深入到人民中间,从中体悟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格,使作品中的中国精神具体可感。今天,我们要更多地接续这种优长。艺术、人民、中国精神,本是三位一体,如若能够将三者构建在一个更有时代性的认识高度上,搞好艺术创作、艺术研究、艺术工作的组织及推广,也就有了主心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