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杜尚与后现代 艺术垃圾的泛滥

      如果说,人类绘画史中有最不可思议的事,那么一个三流的画家,没有什么像样的绘画作品,居然改变了人类艺术标准的价值取向,可谓当之无愧!而这样的怪事,正是由美籍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1887-1968)演绎出来的。

      杜尚生于法国,15岁开始学习绘画,其具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基本相当于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生的水准。渴望一举成名的杜尚,发现自己跟在印象派绘画模式之后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于是转向刚刚兴起不久、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然而,就在杜尚准备大干一场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杜尚为逃避兵役,于1915年去了美国。

      此时的美国不仅“保持中立”,且大发战争的投机横财。迅速暴富的美国人开始萌生在文化上摆脱“幼稚形象”的心理需求。他们推崇非理性的简单涂抹或事物拼凑。这恰恰与杜尚的投机天性不谋而合。1917年,杜尚将从商店里买来的男人尿池命名为《喷泉》,直接匿名拎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会,要就作为艺术品展出。这一投机举动,不仅成为美术史上最为荒诞的“里程碑”,还将欧洲的达达主义引入美洲,使其迅速成为纽约达达主义的核心人物。1919年,杜尚用铅笔在达·芬奇名作 《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画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再次迎合了美国人的兴趣,得到了后者的百般推崇。

      一战结束后,杜尚于1924年回到了欧洲,但他发现达达主义在欧洲大势已去,继而转投“超现实主义”,但他远不是达利等大师们的对手。第二次大战爆发后,杜尚为了逃避战争,于1942年再赴美国,并于1955年加入了美国国籍。

      二战后的美国,正式开始利用达达主义的叛逆方式,悄悄向欧洲发起了文化战争。由杜尚而起的投机艺术行为,就这样在美国人的策动下,开始了“后现代艺术”垃圾的疯狂产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