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林:我要送给艺术圈的一个二维码
2014-11-04 18:51:23 来源:京报网 已浏览次
科技的魅力在于,它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越了科技本身,它影响的领域,也远远超越了科技领域本身。
科技和互联网的魅力
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造吗?有时候让我们很焦虑,但大部分时候,这种新鲜感带来的还是快乐的刺激。没有人会否认,科技让我们过得更便利,甚至有一点点活在未来的穿越感。
今日美术馆、时代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很多画廊,最近都用上了一个云端应用平台——艺生活。他们利用艺生活提供的技术,便捷地管理客户数据,以及美术馆、画廊的流量。也让小伙伴的每一次活动参与、报名、签到、媒体邀请,都能更加便捷。这一次我们试着和互联网走得更紧密。
艺术和科技应该怎么融合?艺术类网站和媒体上,大部分是谁谁谁办了个新展览,某某某新作品赏析,可是世界另一头的互联网网站,就好像另一个世界一样,内容大多是艺术圈小伙伴需要去百度百科的词汇,比如“HTML5”、“超声波扫描仪”、“iBeacon”、“SCRM”等等。不管是艺术从业者,还是文化工作者,作为一个艺术行业从业者,有时候都会对这些词语感到迷茫,但是又害怕被甩在未来世界的末尾,没有谁会愿意抱着一个黑白屏的诺基亚望着黑白电视机垂垂老矣吧。科技和未来有时候美妙得让人蠢蠢欲动,如今的世界,伸出手指就能触摸到世界。
我们其实也很希望,通过科技和互联网,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艺术。现在也有很多互联网技术,提供艺术品现场扫描,录入艺术品的信息,系统化管理艺术品资料,这些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创新。也许现在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普及,甚至我们用着还很不习惯,但是没准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未来的趋势,who know!?就像当年大家都不觉得电子计算机今天能变成人手一台的必需品。
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周围的民营美术馆,能敞开怀抱接受新浪潮的冲击。在于“改善管理”这一流程上,美术馆经营者们也在思考如何让活动管理更有秩序,更科技化,不少馆长们、画廊经营者们甚至想去开发一个科技管理系统,无奈成本太大。
一个二维码足矣
艺生活的创始人吴东林一开始并没想着单独为艺术圈小伙伴开发一个活动管理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因为其本身功能的强大,竟吸引了艺术圈伙伴们的关注。吴东林团队开发的“艺生活”平台,颠覆了我对这些签到系统的印象。网上和手机端有无数可以通过手机报名的页面,初看很炫酷,接触起来却发现只是摆设作用,真是让人“心好累”。说好的无缝连接呢?说好的科技改变生活呢?一次一次的使用反而让我更加心力交瘁。
2014年,中国14亿人口已经占据了全球人口70亿的大部分份额,而我国的手机拥有者就已达到12亿,每个人都想“梦想还是有的,没准自己就成为下一个微信呢?只要稍微火起来,哪怕是十分之一市场份额,那也是五千万用户呢!”在每个人都在面向大众市场厮杀的时候,吴东林敏锐地抽离出这个阵地,专注到商户和主办方、组织机构的市场,将目标专注在为他们提供服务上面。他笑称,“我们的团队就是要不断折磨自己,成全大家!”
其实,吴东林在大学时候就开始了不断折磨自己的过程,一次次尝试挑战自己转学到更好的大学,从最早的美国雷德兰兹大学,跳到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最后又一跃进入了哈佛,哈佛的最后一年,他远战华尔街,在美国伽利略国际证券公司做过VP,参与过多起跨境并购和融资交易,行业涉及TMT、奢侈品、地产、新能源,虽然有着一个大多人都艳羡的职业,但是喜欢折磨自己的他又选择回国创业,艺生活就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
英法美三国的留学的经历,使吴东林有机会能大量地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对艺术保持着由衷的热情,而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管理方式,在他看来总是有改善的余地。有一次会议中,他突然提到,为什么不让美术馆和画廊也用上这个系统呢,我愿意免费给他们提供服务,让我们国内的艺术工作者,能更接轨国际,效率不花费在和活动管理上,才能把精力投放在艺术本身。
反过来的活动逻辑
反过来逻辑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试着用二维码来扫描签到者,但是这种情况,主办方需要有一个扫码枪,一个一个扫描签到。其实只是换了工具,方式还是没有创新,到场人员依然要一个一个报道签到。艺生活的技术将这个逻辑进行了颠覆,你会发现:签到处只有一个二维码。
好,现在逻辑是这样的。观众到场后,只需要拿出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自动识别个人。同一个二维码,不同的人扫描,出来的是不同的画面,自动识别用户信息。甚至如果你没有报名,只要主办方将你的微信、手机号录入到后台,你也能扫出一个属于自己的ID,一个自己的电子票。这时候,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只需用手在手机上轻轻一划,便能撕掉电子票的副券,这在目前是最便捷最时尚的电子票形式。该电子票不能被截图或转发,是有效入场凭证,但是用户却能通过艺生活系统,就像微信发红包一样可以直接进行赠送转票,和新的主人的ID绑定,生成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专属电子票。在未来的活动签到处,只需一人一电脑,足矣。甚至慢慢地,人也不需要了,人力成本尽量减少到接近0。科技化,无人化,才是未来科技的真正精髓。
所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神奇的二维码,一个真正取代纸质票的电子票。在手机验票后,美术馆的艺生活后台同步显示签到信息,自动识别用户,并记录签到时间。尽管运营时间并不长,艺生活的活动签到验票体验颠覆传统签到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主办方的难题。以往的活动签到验票通常都是由主办方自行制作Excel表,到场嘉宾签到则完全由人工进行验票,或提供名片或验证非常容易被仿制的电子票入场。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笨”办法的落后相信对主办方来说显而易见。“艺生活”活动签到验票功能的便捷性可圈可点。这种客户数据沉淀的优势,是目前所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我们经常发现,很多系统在报名后,依然要进行繁琐的流程,需要打电话确认,到现场后再找取票的地方,主办方仍然需要手动签到。吴东林说:“你看,我们一个二维码就解决了,媒体几点来,来了多少人,是否消费,是否买了门票,扫完二维码,后台数据清清楚楚。”
如果要办一场开幕式,画廊和美术馆工作人员,也不再需要一个一个地给媒体打电话确认时间,签到确认是否到场,均可以通过后台一键发送邀请,通过一个二维码,获得所有的签到信息,复杂的流程仅需一个二维码搞定,甚至不需要麻烦签到人员苦苦打电话和站着等候。
当美术馆和画廊需要做一场限制人数的VIP活动时,便可以进行报名人数审核,在后台勾选同意的按钮,你想让谁来就给谁发邀请函,不想让谁来,就”悄悄地残忍拒绝“,也可以要求程序员们做出炫酷的动态电子邀请函,这样才是真正的”富有艺术创造力”,吴东林觉得,这才是艺术应该有的样子。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