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不是吓人的艺术

      9月10日下午4点,某形象艺术培训学校的30名学生装扮成“僵尸”乘地铁,由于其逼真的丧尸妆面效果,不少乘客被吓得失声尖叫、纷纷躲避。部分网友称刺激好玩,但多数人认为易引发恐慌,行为艺术应注意场合和尺度。(9月13日《西安晚报》)

      这样的“行为艺术”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当然,所谓“行为艺术家”也一概不在乎观众是否接受,更不会理会“荒唐”的指责。因为这是“行为艺术”,必定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笔者认为,当下“行为艺术”成了一个筐,无论多么低级趣味、无聊、庸俗、暴力、自虐、血腥,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往这个筐里装。

      然而,这些所谓的“行为艺术”究竟是探索、实验、超前、先锋,还是故弄玄虚、玩弄噱头、游戏人生、玩世不恭、颓废无聊,或者这一切原本都只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还是十分世俗的功利。不论懂还是不懂“行为艺术”,总还不至于连究竟是出格的行为还是大胆的艺术都分不清。

      有专家表示,任何言行必须顺应社会主流,前卫不代表可以出位,有损公序良俗,超越公共道德底线的“艺术”,执法部门有权加以干预。确实,即使是在似乎历来就盛产嬉皮士之类荒诞艺术的大洋彼岸,脱光衣服强行闯进别人视线里,警察也会毫不理会这是“艺术”而将“行为人”带走。显然,“行为艺术”也有一条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否则,还有什么公序良俗,任由“丧尸”吓人,社会生活岂不因此乱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