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观念与表现主义手法成就艺术
2014-08-18 16:43:07 来源:艺海 已浏览次
任何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主观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二是如何具体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的社会生活是构成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怎样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就是艺术创作的观念;而如何具体表现则是艺术创作的手法。
艺术滋养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就一定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加以具体表现吗?具体地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北方秧歌,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表现,那么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都会约束《大秧歌》整体气氛和意味的表达;那自然主义更是纯客观的机械式摹仿,追求现象的真实更是捆绑了表现的空间,我想合理地运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来表达现实生活中北方秧歌的热闹气氛,会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强烈、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大秧歌》在构图上,舍去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周围的人群,舍去了透视关系,力求单纯、稳重与张力,拟定三联画的表现形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精灵。而在我的画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是画面欣赏的中心。但是,人已不再是一切的主宰了。中间一幅舞秧歌较大;中间以舞为主,两侧以乐为辅,左右鼓吹相互呼应,从而很好地衬托出中间火红的秧歌。地平线降到了画面的低沿,它的效果在于将布景一样的天空垂直为装饰性的蓝灰色的屏幕,天上漂浮的白云如同屏幕上的点缀。人物就成了这布景前舞台上的主角。并不追求空间的透视,而只看重构图的方式。
构思与构图的大效果出来后,就着手进入到人物形象的结构动态和细节刻画等方面上来。如果完全按照照片来反映现实生活,它的表现力总是不够的,乏味的。为了使人物形象特征更鲜明,有意地夸张了人物的动态,甚至有些还变形了,更能突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可无论如何变形或夸张,都要有它的合理性,因为变形或夸张不等于形不准或构造不合理。变形或夸张的意义在于,在现实生活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变形或夸张等手段,以表现对象最典型的特征。变形加强意味,夸张更显力度。
构成艺术作品的每一种要素均要符合画面秩序的要求,这种秩序又完全服从于画面的整体需要。《大秧歌》的色彩既单纯又明朗,淡蓝色屏幕般的天空中朵朵白云,黑色土地的舞台上舞秧歌的人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伴随着乐器欢快的旋律舞动着。为了更好地体现冰天雪地舞《大秧歌》热闹气氛的整体表现效果,舍弃了对现实生活中光和色的真实追求,有意拉开了色彩的纯度对比和色相的变化。画面中人物衣物的高纯度色彩和屏幕般背景的低纯度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得画面更响亮。
在《大秧歌》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一直想用一种极为适合与恰当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来表达对我所熟悉的北方生活的那份真诚与热爱,表达能够触动到我心灵的北方老家和家乡人。在西方,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谓之意蕴。意蕴是艺术作品中无形的精神,亦是形象之外的意味。《大秧歌》通过点线面的疏密布局,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形,明暗色彩的压缩提炼……靠心灵的体察与感悟,才能表现出与北方气息一致的意蕴。望之若浅而近,体察既深又远,好像在画面之外发现了更迷人的意味,即我迷恋的热土和生活在那里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就是在《大秧歌》中看不见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桦:《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湖南美术出版,1983年
[2]杨飞云:《古典绘画语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3]丹纳:《艺术哲学》天津现今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