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术馆不难,运营得好才难在学术层面被认可则难上加难

      在国外,民营美术馆作为官办美术馆与商业性画廊之间的空缺填补,互相分工较为明确。然而,被引进国内之后,其身份却一直较为尴尬,一方面,它们企图仿效国外民营美术馆的公益性,多以民营非企的身份自居;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的社会文化、制度、税收政策方面与国外大相径庭,使得国内民营美术馆发展缓慢,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表示“国内仍然缺乏到美术馆消遣的一种文化观念,同样社会上也缺乏公益性的资助观念”。美林美术馆馆长金仁贵更直言“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急需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广州民营美术馆翘楚寥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筹建、由着名画家黄胄发起的、于1991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的炎黄艺术馆,可说是我国第一座民办的大型公益艺术馆。民营美术馆在国内已经发展近30年。建立美术馆,广东本来是最早的代表区域,短时间内广深甚至出现“两城六馆”的奇观(广州有广东省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有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但民营方面相对滞后,直到2009年才成立了较具规模的53美术馆,紧接着2010年便有了时代美术馆和美林美术馆等,直到目前,广州较具规模的民营美术馆也就这三家。
      
      对于广东民营美术馆目前“凤毛麟角”的现状,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认为,美术馆一定是基于知识生产的层面上建立,无论是传统或者现代,或者当代,艺术发展本身脉络的梳理才是美术馆应做的。“要做美术馆,一定是公益性的!这一点也许会使不少人望而却步。”
      
      养不起——建馆容易运营难
      
      目前大部分民营美术馆面临的仍然是社会生存与运营压力。曾任今日美术馆馆长的张子康曾也直言民营美术馆的最大困难是生存,实质就是资金。投资兴建美术馆需大量资金,但这笔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并非问题的症结,建成后如何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保证其正常运营,才是资金问题的重中之重。
      
      53美术馆2009年建立,馆长李琼波透露,纯粹的学术展览活动投入经费真的如同“烧钱”,几万元钱可以做一个展览,但是几千万元同样可以做一个展览。但要做好一个展览,成本往往比想像中要高。
      
      “建美术馆容易,养美术馆难”,是民营美术馆不能回避的难题,常年“养”一个美术馆和“一掷千金”地办一次艺术展不能相提并论。中国不少民营资本对私人美术馆觊觎已久,却雷声大雨点小,终极原因三个字——养不起。“建美术馆不难,运营美术馆才难,运营得好则更难,要做到在业界有口碑,在学术层面有所认可则难上加难了。”李琼波一方面感叹资金来源,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透露出民营美术馆生存的“两难”。
      
      目前,53美术馆光一年的场租费用、人员工资、日常管理开支就要近300万元,而一年下来大型展览五六个,加起来又要300万到400万元,“整年下来总支出接近1000万元”,李琼波说。
      
      他同时补充,在相关扶持方面,上海做得相对要好一些,像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它们都能在选址的时候获得政府的一些支持。
      
      没资源——越是公益性越渴求资源
      
      经历两次“蜕变”的时代美术馆,目前以独立民营非企的身份在广东当代艺术领域崭露头角,虽然目前有地产公司赞助,然而巨额的展览经费投入,也让他们开始考虑增加更多的收入途径,例如合办书店、咖啡厅等,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收入“非常少”。
      
      张子康也曾透露,今日美术馆每年花费要七八百万元,举办的方力钧大展就花费100万元,在这样的经费支出面前,仅靠母公司的“输血”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美术馆办出学术性强的展览,对于吸引企业外部资助非常有必要,也会减少母公司的经济压力,关系企业也会基于这个原因减少对美术馆日常事务的“干预”。
      
      赵趄表示,越是公益性的机构,对公共资源越有需要。“目前政府对美术馆的扶持主要集中在官办美术馆,已注册民营非企的美术馆并未获得更多资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民营美术馆更需要公共资源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政策上主要期望在引导民企关注公益性艺术事业方面有所推动。我国对公益性组织虽然也有相关免税政策,但只针对三类(公益基金会、民办非企、社会组织)中的一类,就是公益基金会。”他强调,目前由于国内社会尚未形成到美术馆参与文化消费以及艺术品捐赠等习惯,诸多方面使得民营美术馆发展缓慢。
      
      人才少——整体上劣于国营美术馆
      
      创建于2010年的美林美术馆,定位为注重让文化艺术接地气、充分发挥美育作用。馆长金仁贵认为,目前民营美术馆有两大尴尬局面:
      
      一是民营美术馆很难可持续性发展,往往昙花一现。如果没有社会资源的整合,美术馆往往容易与房地产等集团实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是美术馆文化很难真正建立起来。并不是有资金就可以办美术馆,美术馆必须有学术责任,展开相关的学术梳理与艺术评价。而如果只依附于一个集团,往往会在经济效益上受制,很难大展身手。美术馆不能成为集团的附属品。
      
      同时,民营美术馆的人才队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整体上劣于国营美术馆。
      
      现状聚焦
      
      生存之忧
      
      要做美术馆,一定是公益性的!这一点也许会使不少人望而却步。——赵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