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峰:艺术家别成为艺术商业牺牲品
2014-07-07 12:49: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最近看了太多形式各异的画展,浮华喧嚣后猛然发现,许多原本画得不错的当代画家们均沾染了一些时下拜金、浮夸的不良习气,在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不会画画了。一些艺术家似乎仅在啃着残存的一点点可怜的老本,不断消费自己,这一艺术现状让做艺术推广工作近30年的笔者如鲠在喉,着实不好意思再向以前收藏过他们作品的藏家们推荐其“炫技”的“上品佳作”。
艺术之于艺术家,就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攀爬的身影拔高一点,也就意味着艺术水准精进一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富有才华的年轻人不甘泯然众人,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勇赴艺术之路。及至本世纪初,这一批当年的青年才俊已成为中国艺坛的明星人物,把持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半江山,多年的清贫拮据因潜心艺事终于苦尽甘来,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硬通货和天价作品也多出自他们之手。但令人扼腕的是,中国艺坛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一旦画家(特别是水墨画家)成名之后,其中不少人艺术水准不但不见长,反而随名气增长而越画越差。
黄宾虹曾说:“急于求名求利,实画之害。非唯求名与利为画之害,而既得名与利,其为害于画者为尤甚。”他一生历尽坎坷、颠沛流离,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却始终不变,将绘画作为人的生命创造的最高境界,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派极具鲜活生命创造、人格修养的绚烂之境。反观现在一些着名画家,多是小富即安的人,尚处于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的复合体,难以形成高贵的精神气象,安能希望他们的艺术有重大突破和进展?
还有一些画家先天素养不足,又不注意后天学习,对于追求知识尤其传统文化、新思想、新观念没有热情,逐渐退缩僵化、灵性慧根尽失是很自然的。盛名和权威往往蒙蔽当事者的心灵而无法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位艺术家,必须有职业操守,这份操守体现在追求艺术真诚的态度上,而态度又会毫无保留地诉诸笔端,不容作假,许多原本有才华,曾经画艺卓着的艺术家最终都失守于文化的立场及鲜活的生命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上。
“画者从于心”,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内心必须要有态度与坚持。靠外部手段操作只能获得艺术价格的一时繁华,而艺术价值的提升,惟有常拥谦虚之德、永怀敬畏之心,在不断地自我批判中反复修正自我、超越自己,把艺术作为与生俱来的一种精神需求,才能走得更长远、更持久。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