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当代中国人物画走向大时代

中国的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踪迹可追溯至先民最早的岩画,以至后来的起居装饰画,如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时期以氏族活动为装饰的陶器装饰画。再后来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出现了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随着顾恺之等第一批人物画大师的出现,逐渐为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奠定基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愚公移山》(局部)徐悲鸿 国画人物 现代

  一

 

  中国的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踪迹可追溯至先民最早的岩画,以至后来的起居装饰画,如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时期以氏族活动为装饰的陶器装饰画。再后来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出现了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随着顾恺之等第一批人物画大师的出现,逐渐为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奠定基础,唐时的吴道子更是将宗教人物画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之后的五代两宋时期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宫廷画院的出现,将传统中国人物画推向了顶峰,题材和技法上都进入了成熟时期。出现了诸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传世佳作。而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等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上的贡献,笔者在这里也勿须赘言了,将在下文讨论,在这里且谈谈中国人物画在近现代的发展。

 

  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封建王朝经历几千年,已是腐朽不堪,在摧枯拉朽的变革中轰然倾倒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文明面临着工业社会文明的严峻挑战,于此中国绘画在演进过程中也受到西方绘画思想和方法以及社会变革后的生活需求的影响和挑战。李叔同、潘玉良、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先后赴西洋学习西画,新的画种、新的观念也便日益冲击着中国人物画坛。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日趋深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也影响到国内的美术的发展,而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诸多艺术家也融入到抗日主题的创作中,创作了许多新的英雄人物形象。自此中国人物画在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美术界对国画走向的讨论和争执越来越多,也越激烈。先后有“八五”新潮,“八九”思潮及中国画的“穷途末路”论的展开,再加上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使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进入新的复兴和思想的碰撞的大讨论之中。中国人物画在改革的浪潮中,经历30余年的踽踽独行式的发展,时至今日将再一次呼唤中国人物画走向大时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姬归汉图》(局部) 陈居中 宋代

 

  二

 

  从中国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可以发现,伟大的时代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总能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伟大的时代总是有优秀的画家、绘画样式以及经典的传世画作产生。从当前的主客观条件来看,无论是当前的社会环境、国内外文化发展形势,还是人物画进入新时期的发展积累以及当前大众的审美需要来讲,中国当代人物画走进大时代都是顺理成章,是顺应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使中国人物画走向大时代。

 

  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更加明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求更加紧迫,对当代人物画的发展来说,呼唤其进入大时代的感召愈加强烈。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从当前全世界美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世界美术的广阔平台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人物画在与世界同类画种间的竞争当中,也会将其蕴含的中国审美观念和哲学观等文化属性传递给世界上更多的书画爱好者;中国人物画还可以通过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将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给世人。而以上这些,都对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出了走向大时代的要求。

 

  无论是蒋兆和的《流民图》还是周思聪的《矿工》《人民和总理》,抑或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人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至于开凿于唐代的敦煌莫高窟103窟中的《维摩诘像》都反映了古今各个时代不同的风貌。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转变时期,变革时期的社会会产生或昂扬、或沮丧,或奋进、或徘徊,或喜悦、或幽怨、或高大、或丑陋等诸多形形色色,但又十分典型的、可进入美术作品的经典形象,而这些变革中产生的人物形象也需要用适合与时代审美需求的人物画的造型来表现。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如黄胄先生经典画作《欢腾的草原》,宋人李公麟的《临韦偃牧放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群体艺术形象或者适于国画人物表现的盛典、群众性的活动。而在今天,类似前人画作表现的这些群体性活动的绘画艺术的塑造、提炼、表现都会促使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走向大时代。

 

  (二)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发展以及近三十多年的美术思潮讨论的不断展开,为当代中国人物画走向大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物画走向另一个高峰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美术进入近现代以来,都是行进在变革接二连三、冲击接连不断地发展道路上,这种变革远远早于中国的社会形态的革新,它的改变早于史学界所界定的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在中国明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就有了,因此时至今日,中国人物画最近一次重大变革的发展经历远远多于170年的历史,但还未结束。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